因为不久前,对世家派系的扫除,现下乾国已经成了张硕的一言堂,群臣在听完张硕的处置方案,并未发现多大披漏后,便都不在多言。
“启禀国君,微臣有事启奏!”
“王卿有何要务,说说看吧。”
随着张硕的话落,众臣把目光都放在了民政部尚书王安石的身上,要知道王安石从始至终都深得张硕的信任,一直主持变法之事,其在朝廷上的一言一行,都影响深远。
当然,谢安、麋竺等一些重臣都知道,王安石其实是张硕的嘴替,变法的内容绝大部分都是自家国君自己想出来的。
“启禀国君,现下我国民政方面存在着许许多多的问题,其中有几点是重中之重!
经过一段时间的统计,各地百姓已经全部完成登记,东莞郡105万余人,彭城郡116万余人,东海郡126万余人,泗水郡94万余人,临沂郡97万余人,琅琊郡106万余人。”
听着王安石的汇报,张硕的眉头不禁皱了起来:“东莞郡和彭城郡刚刚结束战事,大量战俘被转移,可他们还是有一百多万人,为何临沂和泗水两郡都仅有九十多万,人都去哪了!”
听见张硕的质疑,王安石知道自家国君已经明白了他要表达的意思,当即话锋一转,又换了个话题:
“提刑司与律法司近日整理了一下各地送上来的卷宗,发展其中存在不少问题,此外臣觉得监察司不能继续呆在王都闭门造车,应该去各郡县城镇,巡查地方官员是否有违法乱纪的行为,促进我国地方上的稳定。”
“将有问题的案宗全部挑出来,由提刑司去地方上逐一重审。此外各地官员立即配合户籍司重新登记百姓户籍,监察司负责监督,但又官员阴奉阳违,一律革职从严判处。”
王安石还准备提问题,结果被张硕抬手制止,正所谓欲速则不达,一下子步子迈得太大,可能扯到蛋,张硕秉持着饭要一口一口吃的理念,一个一个的去解决问题。
紧接着吏教部尚书谢安、工商部尚书麋竺、财政部尚书谢尚、典礼部尚书沈括都提了一些遇到的问题,张硕积极应对,无法马上决断的则询问群臣,如果还没有满意的结果,则让当事人朝后呈交奏折,后续进行内阁议政。
朝议结束,张硕在谢安的陪同下,亲自前去王家拜访王导。
琅琊王氏作为整个徐州的第一世家,张硕虽然不惧,但也不想与其交恶,早在之前他便遣了数波人来探望王导,如今迁都琅琊王城,自然要亲自走一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