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电台领导趁机表示《舌尖上的华夏》也是马依依首功!
于是等这领导回去之后,没过多久马依依就接到调入华夏电台的通知,《夜幕下的哈尔滨》的广播剧也被华夏电台接手。
作为家属,陆绍锦则凭借在国内摄影圈的小有名气,进入《燕京日报》继续当摄影记者。
“嘿嘿,以后你们就是燕京的东道主。下次我去,你们得好好招待我。”
“行,没问题。只要不是老莫餐厅,其他饭馆随便你选!”
“哈哈,就这么说定了!”
喝了两支啤酒之后,宁杰才问:“德华,你这几天还顶得住吧?”
方德华心中知道他们今晚的来意。陆绍锦先抛出好消息冲淡他的郁闷,再由宁杰来问。
“没啥事。这些都是小儿科,我写又没触犯什么法律。”
陆、宁两人见方德华说得轻松,心里的担忧去了不少。
陆绍锦说:“我觉得接下来很快就有人为你辩解,或者说与他们辩论。这么一部作品就上纲上线,颇有点过份!”
宁杰接着说:“文化人的嘴脸是啥样的,我们都清楚。德华,你只要稳住你自己的心态即可,不要受到他们的影响。”
方德华点点头。
接着宁杰又说:“我们学校里一些老师虽然对《绿城晚报》连载《飘邈之旅》不是很满意,但他们对这些人写的评论更加反对。有些教授已经着手写文章进行反驳。”
“德华,我发现我们大学的学生有很多是你的书迷。这两天,校园里看《绿城晚报》的学生明显多了不少!你的号召力不小啊!”
大学生处于一个共同的集体生活,当一个人看到好的作品之后,很容易就带动一批人观看。
“谢谢宁老师。这是我今晚听到的第二个好消息!”
-------------------------------
接下来的一两天时间里,方德华看到了反驳的文章。
《绿城晚报》刊登李立亲自撰写的文章《借助传播华夏文化》。他在文章里点出,华夏五千年的历史给我们传下来非常多的文化精髓,我们应该充分挖掘并对它们广泛传播,让华夏文化走向国际。
其中,仙侠文化就是一种极具浪漫传统精髓,也是我国特有的文化。从还珠楼主的《蜀山》,再到五白的《诛仙》,乃至最新的《飘邈之旅》,都展示了非常独特的仙侠魅力。而非某些人所言,此乃封建迷信。
若是连这点都分辨不出,那就不要以学者、文化人自居,以免贻笑大方。
此外省内的其他报纸也陆续出现一些评论家的作品。
比如,方德华的老朋友杨可也撰文一篇,声援好友。
他指出,同为仙侠的《诛仙》在港港深受读者欢迎,被人誉为可媲美金古的佳作。而今,同样出色的《飘邈之旅》却被人拿出来批判。
他呼吁传媒行业应该以更开放、更包容的姿态拥抱新时代,以更自信的眼光看待传统文化!
方德华见到之后,抽出信纸给他回信感谢。
杨可两年一直在老家呆着,也就年头年尾的作协大会上能够碰上一面,平时也只能书信往来。
一些人认为报纸连载这样的就是不妥,通俗难登大雅之堂;一派认为此举能提高国人对于传统文化的认知。
双方也是你来我往,在报纸上相互印证各自的观点。
随着越来越多作家、评论家、教授的加入,这场风波逐渐演变成为对文化自信、创新和开放性的讨论。
但在一些人眼中,他们也仅能看到与自己有关的报道。
这段时间舆情的风向逐渐转变,但是报社还是看到许多人的批判,气氛有点凝重
经过《绿城晚报》内部的商讨,最终决定放弃连载。
李力得知这个消息以及平调的消息时,满脸惆怅。他让甘相文亲自过来道歉,让方德华及作品遭遇了一次风波。
《飘邈之旅》下架之后,方德华打算将其投给粤省的《武林》。
《武林》一个发行量极大的杂志,有连载武侠,也有国内武林的新闻、武功的介绍。
就在这时,《报》主编叶莉登门拜访,开门见山的说:
“德华,《飘邈之旅》交给我们杂志刊登吧!”
她看了好几期的内容,已察觉这是一部佳作,对这部念念不忘,认为它必将能带动杂志的发行量,扩大杂志在全国的影响力!
现在一听到《绿城晚报》停止连载,察觉机会的她第一时间就过来询问。
“叶主编,你们杂志也在省内,确定要刊登它?”
听到方德华的疑问,叶莉坚定的问答:“我们只是一本杂志,又不是官方媒体!”
看在美女主编亲自上门,杂志百万级的发行量,以及千字20的稿费的份上,方德华同意了。
为此,谢东方酸溜溜的表示:“德华,你啥时候给我们杂志写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