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宁二年,军中冒出两个人杰,一个叫李自成,一个叫张献忠。
在国外战场上屡立奇功,被迅速提拔,已经成为局域战场统帅了。
连延宁帝都没搞明白,李自成和张献忠,明明是两个书生,前者是经济学博士,后者是管理学硕士。
跟打仗都不沾边,也没有走科举的道路,就是两个科研人员。
却在战争之初,他们穿上戎装,报名军中。
进入军中后,因为他俩的学历出众,被调去当秘书,他俩都不约而同的拒绝了,而是在基层军队中服役。
一场场小战打下来,一步步升迁。
最后干到到了局域战场的统帅,荣封侯爵,就差一步就能当国公了,估计战后,军功足够封王了。
说到勋贵。
这些年,受到舆论冲击最大的除了皇帝制,就是勋贵。
勋贵快要被坑死了。
皇帝制根深蒂固,因为把勋贵推在前面当挡箭牌,所以勋贵饱受冲击,皇帝制却根深蒂固。
而皇帝制又和勋贵深度捆绑,勋贵不可能抛弃皇帝而单独存在,被迫为皇帝抵挡所有风刀雪剑。
李自成善于打攻坚战,张献忠善于长途奔袭。
两个人互相看不上,互相瞧不起对方。
所以在战场上两个人在较劲。
延宁四年,李自成在美洲战场上打开局面,包围夏国首都。
次年,张献忠在西欧战场上打开局面,轰炸大元两京,大元投降。
延宁六年,大明在世界战场上取得节节胜利的时候,延宁帝的太子遭遇车祸,经由调查发现,是法国皇帝朱厚熜策划的。
太子双腿截肢,一个有残疾的太子,是当不了皇帝的。
他请命去主持欧洲战场。
朝臣不同意,但延宁帝爱子心切,又觉得换太子亏欠长子,也就同意了。
可太子到了西欧半年,就将西欧战局搅得一团乱麻。
而法国皇帝朱厚熜把他耍得团团转。
太子瞎搞,把张献忠给气死了,导致欧洲战场崩盘。
紧接着,非洲战场绝地反击,大明节节败退,转瞬就丢了西欧和非洲两大战场。
而两大洲抽出兵力,支援夏国,李自成在北美苦苦支撑。
此时已经是延宁九年,大明国内对战争已经到了极致不满的地步,因为战争已经影响百姓生活了。
百姓对开疆拓土不感兴趣。
他们只对柴米油盐感兴趣。
他们对国家大事不想参与,只对物价高低时时关注。
百姓就是百姓,过自己的日子。
朝廷就是朝廷,管好你们自己的事。
两者互不干涉。
我也不想进入朝廷,你也不要干涉我。
这是最理想的状态。
可是。
朝廷却希望百姓参政呢,你们不参与,祖制那边交代不过去呀,也希望百姓管一管国事,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
老百姓却反对战争。
国内反战情绪高涨。
国外反战情绪也极为高涨。
全世界都在呼吁和平!
和平,已经成为世界的主流声音。
延宁十一年,延宁帝顺应潮流,高喊和平口号,认为世界战争应该停止了,世界应该聆听百姓的声音,恢复和平。
各大藩国肯定反对呀。
攻守之势转换,大明从绝对优势开始处于下风了,各国的好日子来了。
千万别忘了战争的目的呀!
大明军队节节败退,在各大洲的防御实力失守。
延宁十二年,延宁帝在秘密基地里投入海量资源,大力支持。
同年,废太子回国。
他的确遭遇刺杀而丢掉双腿,但也因为他,让大明丧失战局优势,他是战争罪人!
他被送上军事法庭。
连他父亲延宁帝也救不了他。
一路上他一言不发,之所以没自杀谢罪,因为他的父亲延宁帝给他写了一封信,不能用自杀来逃避司法。
作为大明皇族,不应有任何特权,而且要起到带头作用。
所以,延宁十三年,他被定罪后,自杀于监狱之中,全了皇族名声。
同一天,延宁帝下罪己诏。
延宁十三年,九月,大明召开Z26会议,强烈要求停战,恢复战前格局,却遭到各国无视。
延宁十三年十一月,一团烟云,出现在西欧上空……
同一时间。
三架飞机,从夏威夷出发,分别向大洋洲、北美、南美飞行而去。
一团巨大的烟云,让整个世界安静了。
第五颗,在东欧开放。
第六颗,照亮了非洲大陆。
延宁十三年十一月,全世界沉默了。
却在同一天,各国发出和平的呼声!
恐怖的烟云,让世界见识到了大明的恐怖。
大家都知道这东西的能力。
因为各国都在研究。
只是大明是第一个研究的,也是第一个研究成功的。
殊不知,这个概念在五十年前就提出来了,用了五十年的时间,无数次实验失败,终于研制成功。
世界和平终于要来了!
延宁十四年,北京和谈,会上签订了世界和平条约。
会上总结了战争的胜败对错,然后畅想世界未来,世界将诞生全新格局,而这个格局的制定者,还是大明。
三次世界大战,终于画上了完美句号。
世界将不会再有战争,将永远和平。
大明并没有得寸进尺,只是划分疆土,并恢复战前经济模式即可。
主要原因,这东西也没有存货了。
大明现在也是狐假虎威。
但和谈的核心是,其他各国不许拥有这种东西,这是底线。
然而,就在会议进行当中。
大楚宣告研发成功!
完全超乎大明预料之外。
会议内容临时更改,将不许拥有,改成了仅大明与楚国两国拥有,但要保证不可扩散……
结果,又有一个国家宣布研发成功!
延宁帝拍桌子了,你们能不能盼大明点好?
最后签订了不扩散条约。
结果,在延宁十五年,北美三国宣布,组建北美联邦,北美变成了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