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如此大的功绩,朱棣登基后,赐他国姓“郑”,并提拔他为内官监太监、?钦差总兵太监、?南京守备太监,独揽宫内财政、军队掌控、京城安全三大职责,又被称为“三保太监”或“三宝太监”。这一称号不仅体现了他的身份,也象征了他的重要地位。
朱棣皇位稳固之后,天下初定,四海之内虽已渐趋太平,但仍有诸多未知的领域等待探索,诸多潜在的邦国期待结交。在这样的背景下,郑和凭借着卓越的才能、非凡的胆识以及对朱棣的绝对忠诚,再次被委以重任,成为了下西洋的正使太监。
郑和第一次率领庞大的船队扬帆起航,船队所到之处,带去了大明王朝精美绝伦的丝绸、细腻温润的瓷器、巧夺天工的金银器皿等无数奇珍异宝,展示了大明王朝的富饶与强盛。同时,也带回了异域的香料、宝石、珍稀动物等,让大明的百姓大开眼界,丰富了国内的物资种类。期间,轻松讨平安南乱政、平定爪哇内乱、缴杀海盗陈祖义。
第二次下西洋,郑和深入南洋诸岛,传播大明农业技术和文化知识,许多原本对大明心存疑虑的部落,在与郑和的接触后,纷纷表示愿意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定期向大明进贡。
第三次航行,郑和的船队抵达了更远的印度洋沿岸国家,与各国国王互赠礼品,签订贸易协定,促进了双方的经济往来。并用一己之力,调解不服几国放下了恩怨,共同发展贸易,使得印度洋地区的局势逐渐稳定下来。
第四次下西洋,郑和带领船队绕过阿拉伯半岛,首次抵达了非洲东海岸。从此,非洲的象牙、犀牛角等珍贵物品源源不断地流入大明。也是在这次航行中,郑和率明军及苏门答腊当地武装击败并生擒了阴谋篡位并率部截杀郑和船队的苏干剌。
第五次航行,郑和再次回访了那些已经与大明建立友好关系的国家,进一步巩固了双方的友谊。有郑和的存在,各方国家以明为尊,四方臣服,为了表达对大明的感激之情,纷纷派遣使者跟随郑和的船队来到大明,学习先进的技术和文化。
第六次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规模更加庞大,航行的范围也更广。在这次航行中,郑和不仅促进了贸易的发展,同时,他还收集了大量的地理、天文、航海等方面的资料,为后来的航海事业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第七次,也是郑和的最后一次下西洋,据说带走了二万七千五百五十人,包括了大量的锦衣卫、东厂番子、能工巧匠和重要亲族。在归航的途中,郑和不幸病逝于船上,结束了他传奇的一生。
郑和七下西洋,历经三十余载,访问了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航程累计达十万余里。他以大海为舞台,以船队为画笔,绘制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和平友好交流画卷。他的功绩,不仅加强了大明王朝与世界各国的联系,促进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合,还展示了东华国古代航海技术的高超水平,让世界认识了大明,认识了东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