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溪边有洗衣的村妇,也有摸鱼打猪草的孩子,看起来七八岁,应是上学的年纪。三月春寒料峭,各个双手冻得通红,却习以为常,有的孩子穿的鞋不合脚,黝黑粗糙的大脚趾头暴露在冷风中。
“民宿是村里这些年唯一考出去的大学生提议的,说现在城里人就喜欢山山水水,我们看得生厌,恨不得铲平的东西,他们花钱体验,也是搞不懂嗳,哈哈。”
“后来政府扶住贫困县,拨款要项目嘛,我们就把这个项目报上去了,说要搞旅游。当时是真的想搞旅游的。”
野生野长的植被没经人工筛选,自成一派,粗狂的山茶花大咧咧地盛放在小径边,偶有蝴蝶飞过,山风寒凉,也耐不住勃勃生机。
野趣是有的,但周可常做项目,自然地从市场考虑。村长看她欲言又止,大度拍她肩膀:“没事,周小姐,说嘛,你是城里人,见识多;只要是对村子好的,我都听得。”
她斟酌词句:“思路是可行的。老实说,现在很多景点,尤其是不具代表景观的自然景点,只要气候纬度大差不差,都很雷同。可是,只要交通便利,大多能活下去。”
村长一拍大腿:“你说到点子上了!我们这个交通啊!嗳!要么愚公移山,要么政府舍得给我们凿个隧道山洞,直接和山后面大城市高速连起来,否则那真是鸟不拉屎!要不说当初建高速都绕着我们呢!”
周可接着说:“也有很多网红景点,因为一些莫名其妙的原因火起来,赚了一阵子钱。但是大多昙花一现,留下盲目扩张的烂摊子。互联网都没有记忆,更何况旅客。”
村长哀愁地点头。
就像还在王氏时一样,每当项目瓶颈,她习惯性思考破局法,形成a\b方案,呈交王逸。
此时的王逸——
周可发誓自己并没有成心去找,只是这里视野绝佳,梨园尽收眼底,不经意扫过去,他戴着草帽的身影就在梨树间穿梭,一剪刀下去,干净利落。
周可不自在地转开目光。
“……我建议,现在就在节目里邀请全国各地的朋友来绿泉谷村看一看,春天已经来了,夏天还会远吗?绿泉谷是个避世消暑的好地方,是不是村长?”
“是嗳是嗳!”村长连连点头,“我们这里,夏天最高超不过28度,很凉快的,晚上还要盖棉被!”
“如果能把旅游做出来,自然很好;就算大家只是短暂地记得绿泉谷,村里也借此完成了原始资金积累。用这笔资金,可以做更长远的投资规划。”
她把视线从王逸身上挪开,转回村长身上:“您之前说,村里‘有点家底’——是就随口一说,还是真的曾经小富过?”
村长愣住,没想到随口一句话竟被周可记下来深究:“……祖上最辉煌的时候,做过皇商的。”
“皇商?!”周可惊讶道:“具体呢?”
“……记得不了。”村长挠挠脑袋,“但是我们村志有写。”
周可当即拍板:“看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