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宁趁着十一放假,抽空回了一趟光明村老家,如今的光明村,已经与从前大不相同。
苏宁又聘请了五位老师,与方毅一起,在村小教学,工资由苏宁统一发放。
这样能够保证每个年级至少有一个老师,各科配套齐全。
这些老师都来自于县城毕业的高中生。
苏宁和方毅一起逐一面试,选了既有责任心又喜欢小孩子的老师,擅长不同的学科领域,分配到各个岗位。
而现在,光明小学的规模,也从原来的四十多个孩子扩展到了有百十来人。
因为它是十里八村条件最好的小学,而其他有些村子的小学不成规模,或者是没有老师,学生不能按时上课的,都渐渐合并到了光明村来上学。
经各村协商,领导审批之后,外村来的孩子,每个孩子每学期交五十块钱学费,也能在光明村上小学。
受光明村的影响,其他几个村也都开始重视学龄儿童的教育,一年一百块钱,对于各家来说,虽然也不少,但是基本上每家都拿得出来,不会影响各家生计。
苏宁除了按期提供熟食给学校以外,还给学生每个星期安排一次牛奶补充营养。
苏宁还给了五个名额,给最贫困且成绩能高出班级平均水平的五名学生,这五名学生的学费全部由她来承担,如果能上初高中,甚至大学,她也继续资助。
校方暂时由村长,村支书和方毅共同联合组建,他们商量了一下,苏宁的这笔捐赠就当作是一笔奖学金,每年会在开学后,找个时间,举行一个小小的颁奖仪式,也能激励孩子们。
对此,苏宁也是同意的,也觉得十分有意义。
所以,趁着这次回乡,苏宁把她设立的奖学金亲自颁给村里的孩子。
她资助的孩子里,有四个女孩,两个六年级的,一个四年级的,一个二年级的,还有一个男孩,刚上一年级。
村长讲完话,苏宁在学校的小操场上给孩子们颁了奖,她还特意给他们几个买了新的全套文具,可是羡慕坏了他们的同学。
孩子们接过这些新文具的时候,脸上都露出了十分害羞又纯真的笑容。
他们每个人都写了一篇感谢信给苏宁,在他们接过礼物之后,他们每个人又排着队把这一封封感谢信递到了苏宁的手中。
仪式结束,苏宁便在方毅的办公室里,看了那一张张信纸。
刚上学的小男孩还不大会写字,就画了一幅画,画上面有很多个火柴人,站成了一排,他们在一个房子里,前面有黑板,还有一个大火柴人在讲课。
方毅笑着给苏宁解释,“我问他想画什么,他说,想画学校,就这么画的。他说他喜欢上学,喜欢学知识。”
苏宁又翻看了那个二年级的女孩子的感谢信,上面有拼音,还有字,“谢谢苏老板给了我上学的机会。我一定好好努力!我想去城里,我想考大学!”
接下来一封信是那个四年级的女孩子写的,“我将来长大了想当一名教师,我要努力学习,报答苏老板对我们的资助,报答爸爸妈妈的养育之恩。”
六年级的女孩儿其中一封信上说,“我爸妈说,女孩子念书没用,可是我不这么觉得,我想考大学,就算我考不上,我也想去看看这个村子以外的世界。谢谢苏老板和陆叔叔给我这个机会,我一定会好好珍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