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饿肚子和娱乐消遣之间,该如何抉择不消多说。
何况这事真正影响的,其实是广大的中小层群众。
有钱有势之人,可以买市面上的存量酒;要么关起门在自家庄园里酿酒,外人如何得知呢!
在段晓棠的影响下,右武卫的将士白日少有饮酒,但到了夜晚,将官们大多会小酌几杯,就连军士们也会想方设法通过火头营的关系,或者托外出的同袍带些酒水回来解乏。
众人这会看向以杜松为首的左骁卫将官,眼神中充满了无奈与同情。
毕竟,他们要在并州戍守一至两年,谁知道白隽一刀砍在了他们的——称不上软肋,但终归让以后日子没那么舒心了。
作为北征的大功臣之一,拜大将军之后的第一次正式亮相,杜松这次无论如何都要回长安一趟。
他将军队左骁卫的指挥权暂且交给孟章,孟章那点道行,在白隽面前压根不够看的。
作为客军的左骁卫,能相安无事便好。哪知道白隽第一刀砍在这么偏门的地方。
杜松相信,过不了两日,他就能收到孟章“求助”的信件。
白旻深知前因后果,但在众人面前,却只是轻描淡写道:“山西诸地为了应对北征,不仅各地的粮库为之一空,连一部分赋税都提前收缴了,这才勉强支撑起北征的粮草供应。”
“最近几年虽然风调雨顺,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父亲亦是为治下生民考虑,一时行乐虽好,但长长久久的实在日子更重要。”
说得大义凛然,实际上人人心知肚明,白家人早就不喝酒了。原先搜罗的各种美酒,除了宴会上用来撑场面的,其他的都送给亲朋好友。
所以,白隽一拍脑袋想出来的节粮禁酒主意,对他而言,压根没有“切肤之痛”。
说不定认为,大家和他一起不喝酒,才是最好的安排。
段晓棠看破不说破,哪知道转头杜松派遣自己的亲兵,火急火燎地前来寻她。
段晓棠绞尽脑汁,反复推敲,仍是一片茫然,完全猜不透杜松究竟有何等要事,需要和她私下交流。
等着杜松揭露“真相”那一刻,段晓棠眼珠子差点掉地上。
原来杜松是找段晓棠帮忙的,“插队”购买杏花村的酒水。
左骁卫在并州人生地不熟,抢酒大作战,定然比不过地头蛇。不如另辟蹊径,从长安购买杏花村的酒水带回并州,满足将士们的需求。
何况杜松个人也觉得,和醇厚香浓的地瓜烧相比,并州本地的酒水简直如同白开水一般,索然无味。
之所以要急于插队,则是因为杜松深知杏花村产品的紧俏程度,他此次回长安的时间有限,根本等不起那漫长的货期,只能从段晓棠这儿走后门。
段晓棠平日里素不介入经营的琐碎事务,对于杏花村有多少存货并不清楚。
面对左骁卫突如其来的迫切需求,段晓棠虽心存顾虑,但念及双方交情,答应写信向远在长安的祝明月提及此事,恳请她设法调度,尽快满足左骁卫的所需。
祝明月人在长安坐,订单却从外地纷至沓来。
喜欢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请大家收藏:谢邀,人在长安,正准备造反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