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光再次无言!
讲道理,在他还是覃岭基地院长时,可给众人打好基础。
按理来说已经有成熟的设计图,即便是遇到技术难题,以秦岭基地的技术功底,也能攻克。
而他清楚!
目前九州国工业在八九十年代其实处于倒退阶段。
商用直升机研究所之所以需要让他协助,主要是覃岭基地技术大拿们,都被组织分配到其它研究所。
而这些技术大拿,虽然有一腔热血。
不过目前九州国对与科研经费,都比不上五六十年代。
要知道!
九州国在六十年代至七十年代中期,就建立了庞大的工业基础。
光刻机、军工已经进入世界一流。
但就因特殊年代,以及改开后,九州国科技反而在大步倒退。
这也是高晓光向先跳出这个圈子,回过头来在进入体制内从事军工科研……
念至此。
高晓光微微皱眉:“这确实是比较先进的思路,但这里面的技术难题可不少。
就说要在紧凑尺寸下实现2600马力的输出,高效涡轮设计和冷却技术这些瓶颈必须突破。
像动力涡轮在高温、高转速下要保持结构稳定,对材料和制造工艺要求极高,这可不是个简单的事儿。”
这时,一位年轻的研究员补充:“高顾问,还有那个一体化进气粒子分离器,我们也在研究。
LhqL首创进气装置与粒子分离器一体化设计,能过滤85% - 95%的沙尘颗粒,不仅简化了压气机结构,在高原、沙漠这些恶劣环境下的适应性也大大提升。
但这个设计要兼顾过滤效率和气流损失控制,结构设计得通过大量风洞试验和实战验证,研发周期长,成本还高。”
高晓光沉思片刻:“确实,这种设计虽然先进,但研发难度也大。
那在控制系统方面呢?”
何韵怡回答:“我们准备采用全权限数字控制系统,也就是FAdEc系统,这也是第三代涡轴发动机的标配。
它能实现精准的燃油控制、故障诊断还有健康管理,飞行安全性和维护便捷性都能增强不少。”
高晓光点点头:“这个方向是对的。
不过要实现5000小时的设计寿命,发动机在高负荷工况下保持性能稳定是关键,得解决高温合金疲劳、涂层剥落这些问题,这需要长期的台架试验和实际飞行数据积累。
而且从六十年代老秃鹫陆军提出需求到七十年代年启动研制,再到后续升级,LhqL发动机历时数十年。
技术迭代要协调热力学、材料学、控制技术等多学科突破,系统集成复杂度极高。
咱们既然选择了这个方向,就得做好打持久战的准备。”
众人纷纷点头,神情坚定。
王德彪说道:“晓光,你分析得太透彻了。
虽然困难重重,但咱们有信心,在你的带领下,一定能攻克这些难题。”
高晓光看着大家,目光坚定:“好,既然大家都有决心,那咱们就齐心协力,一步一个脚印来。
先从最关键的技术难题入手,制定详细的研发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