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玲来的岛国后,李舜也就有意让她负责自己在岛国的事务。只是夏玲刚从学校出来,还需要不断的磨砺才能适应这个社会。李舜原本也没想指望她,就想着把她扔在这里打磨几年。
哪曾想夏玲母亲过来后,以一手精湛的淮扬菜征服了岛国人。再加上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到各个偏僻的旅游度假村来避世的人越来越多。
原本不温不火的青森度假村,一下子就变的生意火爆起来。度假村生意好了,自然也就有了大量的进项。如果这个时候缺乏必要的监管,那么这里很快就会成了贪腐的温床。
负责管理这里的那个岛国人,是由公司招聘进来的。除了人事提供的一些简单个人资料外,李舜可以说对他是一无所知。再加上此人不会英语,李舜也就从来没有和他交流过。
原先他只准备,把那个岛国人当个过渡。再加上边上还有夏玲看着,问题倒是不大。可要是让夏玲抽身去搞蔬菜合作的话,那么这里也就失去了监管。
要知道这次李舜过来,可是要拍板收购几家度假村的事。这里面,就牵涉到大批资金的流向问题了。哪怕,久益现在就安排信的过的人过来监督。可事情一来一回的,最少也需要一两个月,人员才能到岗。
也就是说,度假村将会在接下来的一两个月内,失去有效的监管。这种情况,自然不是李舜愿意看到的。哪怕久益已经对那个经理进行过背调,可人心难测。
更不要说企业还身处国外,面对的还是一个不知道具体底细的当地人。李舜自觉自己没有这么大方,敢把大额资金交到一个不知道根脚的人手上。
因此,必要的防范措施肯定是要准备的。而李舜也必须要对这个人有个全面的了解。看了眼正在想问题的夏玲,李舜不留痕迹的问道:“学姐,今天我过来怎么没看到这里的经理?
对了,这个人我从来没有打过交道。你能不能跟我说说,这个人做事怎么样?”
李舜尽量在询问时,显得语气轻描淡写的。他前世的经验,在一个员工面前谈论另一个员工。如果老板的语气带着一点倾向性,那么得到的答案差不多也是倾向性的。
这个,就是职场文化里必然性。李舜可不想得到一个,影响自己判断的参考答案。听李舜询问起这里的经理,夏玲沉吟下这才说道:“这里的经理叫佐野浩二,40岁,青森本地大学毕业的。
原先是在东京负责一家连锁酒店的管理工作,工作经验还是很丰富的。后来返乡回到青森,也就被公司聘用了。现在这里的生意能这么火爆,也是和他的管理和经营能力分不开的。
这次他没有过来迎接你,也是因为他刚好去其他地方考察度假村去了。如果一切顺利的话,你应该能在下午见到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