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谢吕教授”听到吕丘建的评价,这名面试者长出一口气,吊起来半天的心总算是放回了肚子里,起来毕恭毕敬的鞠了个躬道,“我回去一定好好研究下您刚才说的那篇文章,复试的时候我也肯定不会让您失望的”
将这份简历小心翼翼的放到文件夹里,在自己面前的表格中加上备注,吕丘建才侧过头来对张教授说道,“这批面试者的质量还真是不错啊”
“应该的,现在的学生条件可比我们当年好多了”张教授抱着茶杯笑呵呵的说道,“我们那时候老师都是刚从牛棚里放出来的,教学态度上没问题,可终究已经脱离研究一线许久了;想要查个期刊杂志都要费老大的劲儿,实验也没有器材和经费他们现在的老师,那个不是经常全世界到处参加交流的打开电脑就能找到国际最新成果,只要他们愿意而且有能力,有的是实验室让他们实习这样要是再学不好,那也太对不起现在的条件了”张教授自动忽视了智商的问题,能被放进来的都是一流名校的毕业生,能考进这些学校就不存在这方面的问题。
“是啊,我也赶上了个好时候”吕丘建感慨的说道,若非这些年积累的人才和华国经济发展让国家能拿出巨额经费投入到羲和计划之中,哪有如今的成就
正说着,又一名面试者来到他们面前,吕丘建接过简历扫了一眼。“请坐,先简单的介绍下自己吧”
“吕教授,各位老师。你们好,我叫黄夕风,本科就读于水木大学物理系,在校期间曾经参与过在华国物理快报上亿第一作者的身份发表过论文三篇,第二作者五篇,主要研究方向是本科毕业后获得全额奖学金前往麻省理工继续攻读学位,期间跟随特普拉教授从事高分子方面的研究。期间在、现代物理评论、物理评论快报分别发表过文章,文章的题目是”黄夕风侃侃而谈,浑身散发着自信的风采。当然他的简历也的确非常耀眼,凭借这份成就他完全可以去华国任何一所大学的物理系担任教职,那些国家重点实验室也会倒履相迎。
“嗯,特普拉教授是高分子领域的权威。我在斯德哥尔摩的时候也和他聊过几句你能在他门下学习还能顺利毕业。就已经证明了你的实力”物理学的圈子说大不大说小不小,顶尖的那几位即使没见过也应该听说过。
“斯德哥尔摩是您去领取诺贝尔奖的时候吧”黄夕风的眼中散发出热切的光芒,这一成就是所有物理学者毕生的追求,即使他的老师也没有获得过这一荣誉,而且看上去似乎这辈子也不太有可能得到了。
“是的”时间宝贵,吕丘建没有和他继续闲聊,又问了几个专业方面的问题后,对他的水平已经了然于心。他或许并不精通每一位面试者的专业,但是科学研究的思想是统一的。他只需要了解对方在研究过程中所使用的方法就足以对对方的研究水平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专业方面的问题问完了,我再问最后一个问题,依照你的资历,留在米国担任教职或者进入研究机构都不是难事,为什么要选择回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