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七章莺太妃的糊涂(2 / 2)

而返观文泰朝,失去了中部平原五大富饶城池,一定会对物资有所缺乏,而人心也会渐渐失掉,朝中也会动荡不安,那么到时候,文泰朝大不如从前,恐怕连养更多的兵士都捉襟见肘。

此消彼长之下,不出几年,文泰朝怕是都不如跋列国了,到时候跋列国以中部平原五大城池为跳板,一举进攻文泰朝皇城,直逼皇宫,南下无人可阻,跋列国进可攻打文泰朝皇城,退可守住之前攻打下的文泰朝边界,可谓就已经立于不败之地!

真是好计谋啊,也根本就不费吹灰之力,文泰朝这简直就是自取灭亡!

只可惜朝堂之上两位辅政大臣一个一直被

关押在大牢之中,另一个因病告假,朝堂之上无人做主,而皇上又年少无知,想不明白这其中更深远的意义,别只看到眼前的退让而已。

更何况,皇上楼怀济自己刚正式登基理政,跋列国就送来了用封地换取臣服的信函,让年少的楼怀济觉得自信满满,以为跋列国这时害怕了他文泰朝,主动求和,从楼怀济心中,当然是希望答应,但是却不想给跋列国封地,只能听取朝堂下文武百官的意见。

而且朝堂上,又有着不少莺太妃莺素拉拢的大臣在,现在大家都以为皇太后闻书玉身死,之前闻书玉一派的都沉默不语,这也让莺素气焰很是高涨,莺太妃一派更是嚣张的不行。

莺素和拔列阿罗私通信函,在信函中早就答应了拔列阿罗的请求,朝堂上虽然有些不同的意见,还有皇上楼怀济有些犹豫的心理,事情暂时没有定下来。

莺素知道了早朝的事情,心中非常气愤,把消息传递给了她拉拢的那些大臣们。

等到第二日早朝的时候,朝中文武百官除了中立的和几个闻书玉那派的,都纷纷同意跋列国王拔列阿罗的提议,而且满嘴冠冕堂皇,说什么为了百姓不起战事,为了文泰朝安定百年,总之大多数大臣都同意拔列阿罗的请求,最后在莺太妃的支持下,官员们都恳请皇上同意,保百姓安稳。

之前拔列阿罗和莺素的书信中,莺素早就糊涂应下拔列阿罗封地换取臣服的事情,所以莺素对这件事情也是尽心竭力,奈何皇上楼怀济对比颇有微词,母子二人也有了一些不痛快,自此皇上楼怀济因此事和莺太妃有了分歧。

没过多久,拔列阿罗从边界秘密前来文泰朝皇城,并且由莺太妃里应外合,混

入了皇宫之中,莺太妃与拔列阿罗私会,拔列阿罗只是想着利用莺素死心塌地的为自己办事,这女人当然就要多疼疼才能好办事了。

而莺素当然也是想要在拔列阿罗面前大显身手,所以之前闻书玉的事情,她都没敢告诉其他人知道。

莺素想起闻书玉那日午时被行刑前,由于皇太后身份尊贵,是不允许旁观的,要留有皇家的尊严,可是莺素还是去了,可是莺素一看那蓬头垢面,奄奄一息的女子,她就知道此人绝对不是皇太后闻书玉。

之所以这么肯定,是因为在闻书玉被行刑前两日,莺素亲自下的大牢,而且不只是去看闻书玉,还亲自对闻书玉动用了私刑,这个事情别人不知道,她可是心里清楚的很,因为那天的一顿鞭子,可是莺素亲自动手抽的,最后累到她都体力不支才罢手的。

可是被行刑的那个人,身上根本就没有鞭痕,虽然脸都已经花了,可是绝对不是闻书玉。

因为这件事情,莺素心中还一直在担心,她担心的是闻书玉有朝一日在重回皇宫,到时候她不但地位不保,怕是连性命都不保。

可是自从闻书玉的事情过去了这么多时日,失踪的闻书玉也一点儿消息都没有,这就让莺素慢慢的放下了防备之心,时常揪起的一颗心也渐渐平稳。

直到最近几日,她根本都不去想闻书玉失踪的事情,怕是她早就逃命去了吧,以后也与自己再没有交集!

拔列阿罗与莺素两人在皇宫里了两日,而这段时间,皇上楼怀济出乎意料的将虞定文放出了大牢。

虞定文虽然身在狱中,但也知道宫中的事情,以他的聪明机敏,自然是知道皇上楼怀济的用意,怕是想让虞定文站在他那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