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迷惑不清(1 / 2)

“二王子痛快,”手指轻敲桌面,拓跋连城长眉微锁,目光锐利地钉在了于风身上,带着上位者的睥睨姿态,不怒自威,矜傲而沉稳地笑开,“敢问二王子,于阗还有多少奸细,藏在京城?”

此问一出,于风瞳孔骤缩,面色难看起来。

“南王殿下今日来此……”

“放心,本王并非设局害你,只是,”拓跋连城抬起头,不动声色地打量着于风乍然变色的模样,若有所思,带着面具的脸上却阴沉得让人害怕,“本王很好奇,你是如何在我府中点起大火的?”

于风怔了一下,“王爷此话,于风不解,那火,难道不是王爷自己放的吗?何故又成了于阗奸细的事?”

苏莞然一直在默默端详着于风的一举一动,包括他细微的表情,这一怔愣,她看得出来,并非作假。

“我们从未在府中放火,”苏莞然一眨不眨地盯着他的双眼,“但府中的火的确是人为纵火,这把火烧得如此之巧,除了让南王府与皇宫互生嫌隙,便只有促使我们合作这一个作用,二王子,当真不知?”

于风脸上一黑,“倘或我于阗真有奸细在府中,何以当初我七妹受困,竟无人相助?”

“因为于秋儿莽撞冲动,来不及相救。”拓跋连城言简意赅。

于风表情呆了一下,随即低头,神色纠结,似乎想反驳,却没有找到什么词,长长叹道:“王爷,此事,我等确实不知。就像当初七妹私入天朝,自不量力挑衅王府,也是在她回到于阗……我们方知。”

拓跋连城与苏莞然不约而同地眯了下眼睛,显然不信。

好好一个公主,从王宫里不见了,千里迢迢跑到了天朝,还靠着叶言心混进了南王府,将南王府搅和得地覆天翻,奸细之事闹得沸沸扬扬,于阗竟然没有得到半点消息?

鬼呢吧!

于风苦笑,却站起身,双手交叠前推,行得竟是天朝的重礼,躬身往下,几乎触地。

“南王殿下,事已至此,我等除了向殿下求援,还能有何出路?”于风言辞恳切,字句铿锵,“既要与殿下合作,我们如何能够自毁前途?”

“三年战场,十七于阗之过,但天朝每岁朝贡皆是成倍增长,我于阗子民也是人,也要生活,没有道理要受天朝压迫!三年前,我于阗岁贡千万银,拓跋陵仍不觉够,竟一连索要两次岁贡,我于阗国库被掏近半!

“两国实为邦交,并非俯首称臣,何能受此压榨?外使敢问王爷,此难道是我于阗之过?难道不是天朝背信弃义在先?不是拓跋陵贪心不足在前?”

说起此事,于风忍不住便激动起来,但一想起于雅正,便又不得不按捺住愤懑,咬牙道:“然后败则败矣,我于阗技不如人,愿出代价,换回三王子,只为成全老王最后心愿,时间紧迫,又岂会无端拖延?”

于风说得掷地有声,每一句话都饱含了难以言说的苦闷,同为王爷,他要俯首于拓跋连城,心中憋屈可想而知。

拓跋连城与苏莞然对视一眼,突然有些沉默了。

他们一直坚信放火之人就是于阗,但于风如此低声下气、愤慨抗诉,却不大像是作假,竟像是真的不知道这件事。

难道,真的不是他们?苏莞然皱眉,可大宛已经与拓跋连城结盟,且整日都在驿馆待着,更加没有理由也没有时间放这把火。

拓跋连城沉沉地盯着于风,眼中迟疑一闪而逝,忽地拿起了酒杯,“二王子何必如此,本王不过是好奇一问,既然二王子坚持说不是于阗下的手,那,可敢发一个誓言?”

拓跋连城不相信誓言这种东西,但于阗王室多有信封神佛的传统,却是极其

相信的。

于风抬起头,半点犹豫都没有,直接并指向天,“我于风敢对天发誓,此时若是我下令所为,则我于风有来无回,终生无法回归故土!”

安土重迁,故土情怀,这个誓言对他来说,的确够重。

苏莞然目光晦涩,看着于风坐在位置上,心中萦绕着无数想法,却没有哪一个能够理出头绪来。

不是于阗,也不会是大宛,更加不可能是皇宫,那么还会是谁?总不可能是府里自己人发了疯故意纵火吧?

难道,还有第四股势力也加入了进来,竟然还能无声无息侵入王府?!

蓦地,苏莞然后背一紧,下意识看向了拓跋连城,却见拓跋连城点墨般的眸子里,竟也有疑虑忧色,脊背挺拔坚实,却带着几分莫名冷厉僵硬。

目光微沉,苏莞然在桌下偷偷握住了他的手。拓跋连城不动声色地反握,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一般,于风半点都没发现两人的小动作。

于风此事揭过,迫不及待地又端起酒杯来,“王爷,王妃,这杯酒算是赔罪,外使敬你。”

说完,直接将手收了回去,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接倒进嘴里,半点没给拓跋连城拒绝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