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老头面色古怪起来,在心里嘀咕一番,赵家村的秀才,家里好像还是做木匠的,家底不薄,也有些名望,咋看上大梁家小子。
但只在心里嘀咕一会儿,很快就丢到一边,说到底也是别人家的事,管这闲事做啥啊。
“老赵啊,过段时间请你喝喜酒,一定要来坐席啊。”
赵老头心里有点不情愿,两家既不沾亲,祖辈又不算故交,以往除了白事走走礼,红事上没有往来,这家里娶媳妇请自己干啥啊?
不去抚不开面,去了就得掏钱。
虽然说人情账有来有往,但席面好坏不一样。
像村里人办酒,桌上能有一个大荤都算不错了,有些人家为了收人情礼,席面能怎么省就怎么省,肚子都填不饱,更别说油水。
就是写十文钱的人情,主家都是挣的。
好席面那可就费钱了,像老三老四的搬家酒,一桌饭菜一百多文才办下来,老大老二家娶媳妇嫁闺女,席面也合六七十文一桌。
所以赵老头怎么算怎么吃亏,人情是收回来了,但余不下几个钱,算来算去还是白白掏钱请人吃了顿饭。
但席面要是做的抠抠搜搜,亲朋好友免不得在背后说闲话。
赵老头以前觉得席面办的热热闹闹,面上有光,但人老了,反而啥事都能看开。
面子值几个钱啊,不能喝不能吃的,还是兜里的钱最实在,有这闲钱办酒席,不如多买点肉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