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回 相互议论(2 / 2)

孙权笑道:“听子敬这么一说,我到觉得他是在玩火,只怕终有自取其祸之日。”

鲁肃笑着摇了摇头:“若是一朝有变,他多半早就逃得远远的了。别忘了肃刚才已有说过,他的消息太过灵通了,而且本身见识过人。任何一方如果有所举动,他很可能会在第一时间就有所查觉,然后就逃得没了踪影。而较之以军国大事,谁又会有那份闲心去追捕于他罢了罢了,此人多提无益。总而言之,若是与他太过计较,于己并无甚益处可言,反到是与其适当结交,于公于私却都能捞到不少的好处。”

说到这里鲁肃的眉头却再一次的紧锁了起来,复又向江北方向遥望了一眼,随即向孙权道:“主公明鉴,以当今之时局,主公的江东基业稳固之时曹孟备已然南下荆襄,我江东沿岸需早作准备方可与之抵敌。”

孙权表示赞同的点了点头,但想了想又问道:“子敬,你看此人到底能不能为我所用”

鲁肃连连摇头道:“其实我观此人虽见识不凡,但才干却不堪为用。再者且不论他乐于逍遥,胸中并无出仕之意,即便是他愿意出仕于吴候,又能有何用处与其如此,还不如让他继续当他这个商贩于吴楚之间的商贾,反倒还能为主公所用。”

孙权又点了点头,心头之间却忽然泛起了陆兰的俏丽身影,挥之而不去。犹豫之下苦思了良久,孙权猛的一咬牙,向鲁肃开口问道:“子敬,若是孤向陆仁提亲,纳其身侧的亲近之女为女,你看又是不是能对其拉拢,进而使他为孤所用”

这几句话可着实让鲁肃愣了老半晌才回过神来,继而便诧异不已的望定了孙权。这一时期的鲁肃还没有被外派出去,基本上就是呆在孙权的身边,充当着孙权的贴身参谋,因此有些事情鲁肃也是非常清楚的。

至少至少,鲁肃见过陆兰,也知道陆兰这几个月呆在孙权府里的原因,更知道孙权其实对陆兰动了心思。孙尚香都能看出来,鲁肃这样的人精会看不出来那可就太说不过去了一点。只不过孙权这种在日后能成就一番帝王之业的人,其心性也是非常之沉稳,要知道在原有的历史上孙权都在曹丕的面前假扮过奴才当然这会儿这种事还没个影,反正孙权的性格沉稳是没得说的,所以鲁肃也就从来没有多过什么嘴。

但是鲁肃也没想到孙权会在这个时候把这个事给说出来。再稍作思考,心说难道是因为陆兰再过一阵子就会被陆仁接走,孙权在舍不得佳人的情况下,心态有些失控不过凭心而论,鲁肃对陆兰这样的女孩子,其评价也是颇高的。

只是这一类的事情,绝对不可以由着孙权的性子来,这里面牵扯到的事情更远远不止弄个女人当老婆那么简单,因此鲁肃知道这个时候要好好的为孙权说明一下这里面的轻重。不然以孙权二十三岁的年纪,难保不会来个“冲冠一怒为红颜”,而要命的是这个红颜可不是孙权的红颜。

无奈的摇了摇头,再很仔细很仔细的筹措了一下说辞,鲁肃才在沉吟中开口道:“主公明鉴,此事只怕是万万不可”

孙权的脸微微一沉:“为什么旧日之中我孙氏因为陆康之故,与吴郡陆氏本有仇怨。如今孤愿降尊迎娶陆氏女子,正有与之合好之意,子敬却又为何会说万万不可”

这到是句实话。实事上在原有的历史上,孙权后来就是把孙策的女儿孙氏送嫁给了陆逊,所以陆逊实际上有着孙策女婿的身份。只不过现在嘛人家孙氏小妹妹才几岁啊孙策与大乔成婚大概是在建安三年还是四年,然后建安五年就跪了。

就算孙氏小妹妹是在建安四年出生的,到这会儿的建安十年,人家孙氏小妹妹也才不过六、七岁,这尼玛能送嫁给陆逊古人女子成婚就算是再早,也不至于把这样的嫩草就给送出去的说,貌似陆逊也不是那种幼女控

t1706231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