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无事,那便退朝吧。”梁武帝发话。
刘公公正要扯着嗓子大喊一句,谁知道上柱国江道忠突然站出来道:“臣有事要奏。”
皇帝抬眸,示意他继续说下去。
“近日黄陵县,及其周围一带,方圆几百里,都在闹蝗灾,陛下可知为何没有人上报?”
梁武帝想起来,黄陵县确实每年闹蝗灾闹得厉害,还得从国库里
面拿出银子来补贴百姓,弥补灾害带来的影响。
今年没有地方官员提起这件事,难道是因为蝗灾治好了,谁人如此有能干?
他发话道:“爱卿要举荐何人,不妨直说。”
江道忠道:“说起来,这个人和李尚书还有一定的渊源呢。”
突然被提起名字的李南庆撇了他一眼,不太耐烦,他想不出来谁还和自己有关系。
“陛下这个人就是了李尚书之子,李若才。”
若才若才,当真有才。
闻言,李尚书的眉毛疯狂跳动,李若才是自己儿子不错,可他……家丑不可外扬。
今日皇帝要是追问,他面子往哪放?
李南庆笑道:“上柱国哪里的话,我这个儿子平时就爱经商,在江南一个不起眼的地方赚钱,钱去年回来,我给他讨了个小官做。”
这个小官,正是黄陵县的县令,原本想着这地方每年闹灾害,不好治理,才让他去,谁曾想他还真干出了一番事业。
“说不定这蝗灾,就是”他拿钱治的。”
居然还有人贬低自己的儿子,江道忠不厚道的笑了,他答道:“李尚书,那你可就想错了。”
“陛下,多年来,蝗灾一直是我国的难
题,无人解决,每年要丧失不少的粮食,多少百姓因此饿死。”
梁武帝点头:“那你说的这位,又是如何治理的?”
江道忠赶紧道:“虫类大多都怕鸡,就连百毒之首蜈蚣也是,李若才也是这样猜想,蝗虫必然怕鸡。”
“他过去的时候蝗灾尚未开始,但是未雨绸缪,自己掏钱买了一大批鸡苗养着,待长大一点时,每天进行训练。”
“日后只要一听见哨声,这些牧蝗鸡就会向田里进发,吃掉蝗虫。”
“一只牧蝗鸡可以一天可以吃掉七十只蝗虫,不到五天,蝗虫就都被消灭了。”
梁武帝露出赞许的目光,能想出这种法子,着实是妙。
“陛下不仅如此,他还把鸡都买了,卖的钱分给当地穷的百姓,现在黄陵县,已经没有人吃不饱饭了。”
要知道,这才短短一年的时间啊!
换做任何人,都达不到这个速度,偏偏李若采就办到了。
可见其聪颖。
“李尚书,你说你儿子用钱财解决这年事情不假,可是他没从当中获取一分的利益。”
“养鸡的钱,鸡苗的钱,全部自掏腰包,不拿百姓一分钱。”
这样的,才被称得上百姓的好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