弹幕刷起:“为国争光”
“老大,牛逼”
当然也有“一个中国人拍了一部外国电影,拿了一个外国奖,有什么可骄傲的”
这个没办法,杠精这种生物,是不可能灭绝的。
李安当初凭借断背山拿下了奥斯卡最佳导演,也有一帮人说什么台巴子拿奖,你们高兴个屁
拜托,华人之光诶
能不能别这么狭隘李安是不是华人
不过,小白这次拿奥斯卡最佳导演,没有引起太大的波澜,整个颁奖季,都在慢慢铺垫,不如前年拿金棕榈给人的印象深刻
但是在北美本土就不一样了,月亮上的男人重新开画,直接铺开,1200家院线
按照最基本的估计,光是北美本地,月亮上的男人至少能增加1000万美元的票房成绩,再加上海外发行,最主要的,中影决定引进这部电影
保守估计,全球票房至少能破2亿美元北美本土可能会达到7000万,破亿不用想了,月亮上的男人太晦涩
当然,差评也慢慢变多了,idb评分从之前的79分下降到了78分。
按照大卫的话来说,这是很正常想想,月亮上的男人在扩大放映之后,托福奥斯卡效应,肯定会对市场上映的电影产生影响
而且,狮门正在跟奈飞和电视台方面开始了版权谈判,这些不利的消息,都可能直接影响到影片的收入。
丢掉原本筹划多时的小金人,总有人不甘心,这很正常。
被人骂不要紧,流行文娱产品的功能之一,就是承载公众对它们的不同感受,由之衍生的话题,也是它们的价值体现。
如果一部电影投放到市场上,默默无闻才是对电影最大的蔑视
电影产业及其周边经济有一个观点是,骂声也是消费力的体现,优秀的企业与产品,不会担心骂声,甚至可以通过骂声制造传播效应,把坏事变成好事天机富春山居图就是最好的例子
天机封神传奇想学,可惜,没那本事
如果一个导演连一点批评都接受不了那他可以去死了
这种脆弱心理的形成,非常耐人寻味。
想通过票房赚钱,最基本的做法是把电影拍好,让挑剔者尽可能少的开口,杠精有很多,全世界没有一部一点瑕疵都没有的电影
电影拍得不好,希望有好票房,还希望有好口碑,天下哪有这样的好事。
摆渡人、我和大甜甜打怪兽,血淋淋的例子
回到京城第一件事就是召少林足球负责人,然后提出了很关键的问题:“群演怎么办”
少林足球是有比赛的,足球比赛最多的当然是观众
恒大的场馆,足够容纳6万观众
气派够了,可是也给电影拍摄提供了难题总部能真的请6万群演吧
一人一百块,那也是600万啊
不能这么玩,没有预留那么多资金
“我的想法是,可不可以让你的影迷冒充观众”
“可是,最后一场的拍摄计划的周期是一个礼拜啊”
两个副导演不看好这么干
“这样,让出版社拿八万册怦然心动,再拿八万件印有我头像的t裇,另外,每天准备足够数量的矿泉水,我马上就在微博上召集人手”
小白比较赞成用影迷做龙套
影迷听话啊,而且便宜这么一算,支出最多200万
如果做cg的话,一方面时间不够,一方面也很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