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骧的想法和朱元璋是通过气的。
就那点收入,死追靠写书赚钱的话,那是要饿死人的,世上不缺人才,但出头可不管你能力如何。
倒不如让他走出去看看,大明不可能全员出去,但安排个观察使是没问题的。
正好,湖海散人正合适。
一路上也可以写书,开拓视野两不误。
其他朝代也有这个想法,窝在景区,或是只摄取手机里的知识总归片面。
苏轼申请出游,被驳回,互动性太强了,不能离了,但可以安排年假,李白申请出游,被驳回,你就更别想了。
罗贯中则是又喜又懵,我不就是eo一下,怎么突然变成要出游看后世了呢?
而且还是各朝组团。
会议室里一通商量,经过一番你想去我也想去的争论。
最后大秦安排了蒙毅,大汉安排的张骞,三国选了陆绩,大唐直接让李承乾去,大宋去的是王安石,他要看看这后世基层,作为变法参考,大明则是罗贯中。
都挑的的互动性没那么强的人,或是出行惯了的人。
被选中的喜上眉梢,公款旅游,没被选上的唉声叹气,但转念一想,这证明景区离不了自己呀,这是对能力的认可嘛,倒也没那么难受了。
穷家富路,出门一趟的费钱程度景区里出过门的可都清楚的很。
于是计划又报到林霄这里。
这次出门不是为了玩,就是为了观察后世,进村里,去城里,去城中村里,去最平凡的地方看后世的一切。
去总结经验来反哺各朝。
对此林霄是很支持的。
“计划不错,这个开销,景区可以全部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