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载坖的诏书下达之后,各镇的反应不一,如戚继光麾下蓟辽大宁等镇,戚继光本人就不喜欢养家丁,所以对于诏书自然是严格执行的,但是宣大山西等处,早就形成了豢养家丁的习惯,现在朝廷要求取消家丁,自然是引起了这些总兵、提督们的不满。
他们认为宣大正面当敌,面对俺答本部,必须要用家丁这样的精锐的武装,才能够对付蒙古人的骑兵,但是在总督曹邦辅的严令之下,各镇还是将家丁编为中军,对于宣大的情况,朱载坖也是很清楚的,所以朱载坖特地派遣在宣大威名素着的马芳为钦差,前往宣大处置此事。
随同马芳一起赶赴宣大的还有大批的锦衣校尉和千户、百户,马芳抵达阳和之后,首先拜见了总督曹邦辅,出示了朱载坖密旨,在曹邦辅的协助下,马芳首先对宣大、山西三镇的中军进行了调动,随后三位锦衣千户充任的镇抚官兼任三镇中军管带,锦衣百户们充任各营镇抚兼中军管带,锦衣校尉们也分赴各镇各营,在曹邦辅和马芳的弹压之下,宣大山西三镇的家丁顺利的被编入中军之中。
对于朝廷的做法,不少将领是颇为微词的,甚至认为马芳这个老长官也不帮着他们说话了,对此马芳的回复很简单:“老夫的家丁都已经编入三千营了,尔等尚待何言?所谓家丁,皆是朝廷粮饷所养的,尔等何得驾驭?”
不仅仅是要将现有的家丁予以收归朝廷,同时还要保证不再出现新的家丁,根据马芳等人的建议,中军镇抚最大的作用就是核实军籍,如果镇抚官不能核实军籍,被清军御史发觉的话,朱载坖规定一律送锦衣都司南镇抚司审断。
对于一般人来说,最可怕的无疑是锦衣都司的北镇抚司和诏狱了,但是对于这些飞鱼们来说,南镇抚司比之北镇抚司可怕多了,南镇抚司是锦衣亲军执行家法的地方,诏狱尚且有幸运儿,南司可没有。
朱载坖就是要用这些锦衣亲军监视边镇的大将们,不准他们再豢养家丁,朱载坖在诏书中明确说道:“先年家丁盛行,士卒苦之,以军士之马供家丁骑乘,以军士之身供家丁役使,以军士之粮饷作家丁养赡,是得二、三百人之心,尽失部下三千军之心。朕不能允,若嗣后仍由其事,镇抚即行劾奏,朕必送镇抚司、卫尉寺拷问。若镇抚不职,与之同罪。”
朱载坖明确禁止再挪用其他士卒的饷银、粮食甚至是战马来供应家丁,切断家丁产生的土壤,防止死灰复燃。
同时命令宣大各镇将所缺乏的士卒数量通过总督上报兵部,由兵部与都察院派遣官员到各地和卫所中招募士卒,随后在九边三大防区设立练兵处,负责新兵的训练、分配,练兵处直接对朝廷的练兵军务处负责,由练兵军务处负责选派将领,训练新兵,待考核完成之后,按照数量分配到各镇、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