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姐把钱都留给了霍芝若,自己孑然一身的走了。
霍芝若说不上多羡慕,只是觉得用一段婚姻来买‘自由’的话,会不会太奢侈了点?
虽然她对婚姻的理解也不深刻,但是她心里清楚,结婚,意味着要跟这个人过一辈子。
这样随随便便的见一面,就要过一辈子,真的好吗?
当然,她没有权利去指责三姐的不是,只能在心里默默的祈祷三姐过的安顺。
三姐的离开,导致家里所有的重担都落在了霍芝若的身上。
她开始不断的祈祷自己快点到十八岁,只要到十八岁,就能跟几个姐姐一样,离开这个鬼地方。
那几年,这个家几乎都是由霍芝若一个人养着。
而父亲得到的十万块都花费在了弟弟身上,给他买衣服、供他上学读书、甚至还要把他送出大山。
弟弟六岁开始,就被父亲送到了大山外,寄宿在一个大学老师家中。
听说弟弟从小就可以获得外面的教育,过着不一样的人生。
而自己却要在家里干农活,什么都没
有得到。
“爸,我也想读书……”
霍芝若想了很久,终于还是决定把这件事告诉给父亲。
可没想到,父亲竟勃然大怒,冲着霍芝若大喊:“你一个女娃子,读什么书!浪费钱!”
霍芝若心中羡慕依旧,她渴望读书、渴望走出大山。
父亲的反应令她感到难过。
“为什么弟弟可以上学,我不能……”霍芝若怯生生的说:“我也是你的孩子,我想上学。”
不知道是不是霍芝若的眼神刺激到了父亲。
父亲竟举起了板凳,直接打向霍芝若。
那是记忆中,父亲打的最狠得一次。
听说是后来的邻居把她送到村子里的卫生院,缝了额头上的针,这才救了她一命。
村子里的那些人也因此对父亲展开思想工作,父亲虽然嘴巴上说对不起霍芝若,可心里压根没觉得对不起她。
“女娃子就不该读书。”
这是霍芝若回家后,父亲对她说的第一句话。
言语之中,没有任何的关心之意。
从那天起,霍芝若
就死心了,她知道,自己的父亲不会花钱在她身上的。
她突然开始向往自己的十八岁了。
只要能离开这个家,去哪里、嫁给谁,又有什么所谓呢?
哪怕嫁的人比父亲的年纪还大,只要能照顾她、给她钱、给她想要的生活,有何不可?
日子,无比缓慢的过着。
数着日子到十八岁,越数越煎熬。
弟弟也在一点点的长大。
期间回来过一次,年纪比霍芝若小,但是个头却比她大,长得白白胖胖,像是城里的人,一点都不像是村子里的人。
最让霍芝若羡慕的是弟弟说的那一口流利的普通话,以及她听不懂的英文。
“受过教育就是不一样!”父亲得意洋洋的笑着:“改天我们霍家也要出一个文状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