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奇怪的是,未央宫这次一片平静。比起天子第一次擅离皇宫时,他们这次简直可以说已经十分从容了:兵马操演之事,朝臣们请来了德高望重的太尉马日磾、名将皇甫嵩和朱儁三人主持。赐予百官束帛一事,大汉皇后伏寿端庄雍容,勉励之辞令人如沐春风,比之那位不着调的天子更胜一筹……
不管怎么说,被抛弃多了,玻璃心也就坚硬一些了。习惯了,也就好了。
就如最先发现天子不见的冷寿光所说一样:“我就知道这些天一定有事儿要发生!这心里啊,总是七上八下的。可终于得知天子不见了,反而一下就平静下来了。毕竟,这样看起来,好像才更正常一些
嘛……”
满朝上下,谁也不知道天子去了哪里。但他们唯一知道的,是这次天子仍旧不是一个人任性去了。与他一同消失的,还有天子第一心腹狗腿徐晃、新一代的长安万人迷赵云、陷阵校尉高顺、黄门侍郎司马懿,以及狗腿二号的五官司马李严。并且,李严麾下的三千五官兵士也随天子一同消失不见。
这些家伙们,每个人都被深深打上了天子的烙印。他们随天子一同不见,算不上有多奇怪。可奇怪的是,这一次消失的,居然还有一个安远将军荀攸和太医令张机!
按照天子一般出宫的安排,都是伏寿打理后宫、光禄大夫钟繇调和文政、安远将军主持军事的。可这一次,天子竟然将关中的栋梁之柱都抽走了去,便十分让人费解了。
虽然,关中没有了荀攸,也不会出现什么大乱子。毕竟,太尉马日磾、名将皇甫嵩和朱儁三人尚在,军权仍旧稳如泰山。但问题是,荀攸不在,这三位都只能靠名望守成,却没有实权动用国之重器杀伐啊!
假如非要有个解释的话,天子此一去,恐怕就是不需要关中出动什么兵马支援了。更何况,朝臣们心中也都清楚,秋收尚未入库,这半年大旱折腾也让大汉虚乏不已。关中其实即便想动,也根本动不了……
不过,这其中还有疑虑。就算天子需要荀攸这位经天纬地之人在旁参赞,也宁肯放下了军制改革一事不管,但有十足理由动机的话,也不是不可理解。然而,带上一名太医令张机又是为了什么?更何况,他还不仅
仅只带上了张机,而是将这两年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名医,几乎一股脑儿都打包带走了。
三千人的兵士,有几十名医正照料已绰绰有余。可几百名医正一同消失,天子这是打算要弃位归政、悬壶济世了不成?
满朝公卿们不敢想,也不愿去想。反正,一想起那个天子,他们便感到浑身难受。后来唯一得知的消息,就是长安那位混吃等死的中郎将段煨府中,传出天子在南阳陡现龙尾一事。
段煨这家伙自从董卓被诛后,一直便成了个边缘化的人物。好在这家伙也厌倦了往昔的日子,优哉游哉领着中郎将的俸禄娶妻生子,辛苦耕耘。闲暇之余,就是同仅存不多的同僚写信絮叨。
徐荣是没有多少空搭理他的,镇守河东的樊稠跟他尿不到一壶。只有南阳的张济,跟段煨还有些交情。段煨那天收到张济的来信,看了之后就笑得乐不腰了:原来天子率三千五官将士入南阳后,狠狠拐了张济一笔。
按说,天子向臣下索要什么都是理所应当的。但刘协毕竟是刘协,什么都没说,就是跟张济喝了一顿酒,灌得张济晕晕乎乎。醒来后张济才发现,自己奉命在南阳督造的一半军备器械,都被天子搜刮一空。这还不算,天子甚至连他的侄子也一并拐走了,还捞上了一支两千人的西凉铁骑。
拿走这些之后,天子留下了一张字条,上面只写了一句话:这事儿纯属意外,该上缴汉庭的军备,一样都不能少。至于办法,你自己想吧。背黑锅一事你来,多背几次,朕保准让你升官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