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6章 唇枪舌战(2 / 2)

三国新天子 隐于深秋 3276 字 5个月前

而孙策所说这话,刘协至少是有一半儿相信的。首先,他知道孙策已然着手开始组建自己的情报机构,他这情报机构的重心除了淮扬这一片,就是北上与他接壤的徐州了。而且,孙策在徐州也有不少人脉基础的,手下的重臣张昭、张纮便乃徐州望族,门生故吏在那里广有渠道,能探知此消息并非难事。

另一半刘协不全信的原因,是刘协也有自己分辨能力的。孙策虽然说的耸人听闻,但实际上这事儿可大可小。刘备不予臧霸兵粮,可能是刘备对徐州的掌控力度比较薄弱,的确拿不出兵粮。另外那个时候,袁术也对徐州虎视眈眈,刘备也知日后必然要与袁术大战,他也不可能饿着自己去帮助臧霸。

但孙策最妙的地方,就是在于他先发制人——从攻灭袁术之后,刘备还从未对自己汇报过此事!

这就足以给刘协怀疑刘备的动机,毕竟,真如孙策所说,刘备可是有过劣迹在身的。而孙策这一番话前铺后击,一下扫清了之前的

破绽,重重击在刘备蛇鼠两端的这个要害上,显然要彻底置刘备于死地。

一时间,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刘备的身上。

可刘备闭了闭眼睛后,忽然一叹,便改变了称呼轻轻开口道:“孙小将军之言,未免过份。你如此胡搅蛮缠,只为泼刘备污水。可当初您也曾效力于袁术帐下,刘某便能说您此刻仍是袁逆一党么?”

孙策似乎没想到刘备竟然不急于辩白自己,竟然还能反戈一击,一时只能以冷哼表示自己不屑作答。但他一旁的周瑜却忽然笑了起来,替孙策说道:“皇叔莫要避重就轻,大丈夫生于世间,自当恩怨非明。孙将军之前的确困顿袁术帐下,但那也是迫不得已之事。”

“随后我等南下,自已与袁逆划清界限。随后听奉陛下诏令讨伐袁逆,更是八百猛士便敢渡江,对汉室拳拳之心,天下之人莫不看在眼里。而皇叔却在讨逆之前,还念念不忘讨好袁绍,岂能于我等相提并论?”

周瑜之言看似温婉,但比起孙策的咄咄逼人来,更加绵里藏针。同样,对于刘备的讥讽,也更加让人信服。一时间,众人望向刘备的眼神不由带上了一丝戏谑。尤其曹操,虽然做出了两不相干的模样,但那身子却已然偏向了孙策一方。

而刘备被孙策周瑜两位异姓兄弟联击,他的异姓兄弟自然也不甘人后。关羽随后冷哼一声,巨手不由就放在了腰间,那是武将佩戴腰刀的地方——刘协正庆幸自己事先有所准备,让众人将武器收在了殿外。但没等到他自得,便看到张飞微一用力,徒手就捏扁了手中银酒壶……

大殿内气氛骤然一冷,所有人都为之一窒。

可刘协却忽然静了下

来,眼神流转,他先不管场下局势,而是开始闭目沉思起来:再怎么说,他这个汉朝天子还在这里坐着。真到了必要的时候,也只需一声轻哼,就能让诸人住手。他现在脑中条条思绪翻涌起来,急需梳理一番,才能应对眼下局势。

就在这个时候,刘备不愧是刘备,挥手拦住关羽,还是一副云淡风轻的表情,摇头道:“我刘备俯仰天地之间,自信从未做过对不起朝廷的事。孙将军既然垂询,自当据实回答。”

“将军问我,为何袁绍曾支持在下担任徐州牧,此事是有的。袁绍当时乃是北方群雄之首,四世五公,谁不畏惧三分?陶徐州急病去世,刘备被众人推举为徐州牧,自然要通报袁绍一声。此事陛下也是知晓的,孙小将军如此重翻旧账,实在毫无道理。”

“至于孙小将军污蔑我不予臧将军兵粮,意图买袁绍一个人情,这个罪责刘备是万万不敢背的。刘备无能,牧守徐州不过一年有余,借助天子威势才能勉强坐镇。适时袁术又兵势汹汹,徐州危如累卵,我等与文武不惜导演一番可令徐州覆灭的败北之计,才能侥幸取胜。此等所为,与将军八百猛士渡江何异?”

说到这里,刘协才勃然作色,指责孙策道:“倒是孙小将军,刘某自忖未尝得罪过你,你却如此亟不可待污蔑刘某,究竟意欲何为?莫非是看了刘某得天子器重,你便想当那挑拨离间的佞臣不成?!”

刘协这一番堂堂之言说罢,当真掷地有声。可也就是这时,刘协忽然睁开了双眼,心中对着刘备暗骂道:“呸,你个臭不要脸的,谁器重你?这番听起来有理有据的话,你拿去骗鬼去吧,朕能信才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