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2 / 2)

忠婶道:“多谢赵婶儿的好意,这门亲事就算了。”

赵婶儿道:“红玉今年也有十六了吧,正是该寻婆家的时候,忠婶可有什么相中的?得闲了我去给红玉打听打听!”

忠婶果真是个直爽之人,别家娘听到这样的话,一般还会推辞一番,忠婶却直接道:“我看对面‘香粉阁’的小子就不错,那就请赵婶儿得闲了去问问,看柳青有没有什么喜欢的姑娘,家里有没有给他定亲。不过邻里邻居的,还请赵婶儿别提我们红玉,别到时候成不了,两家脸上都不好看。”

赵婶儿道:“什么话该说什么话不该说,我心里明镜儿似的。得了,你就等着我的好消息吧。”

赵婶儿走到前面的面馆的时候,冲红玉笑了笑。红玉却将脸别到一旁,看都不看她。

赵婶儿从面馆出来,并没有去“香粉阁”,也没找人打听,而是去了栖霞山庄。庄里柳杨和路夜白见到是“赵婶儿”回来了,俱都等着她说话。

“赵婶儿”掀掉脸上的面具,露出明叔的脸,柳杨再次赞叹古人的智慧,易容真的很像。

赵婶儿是真有其人,正是青山县热衷给人说媒的一位热心大娘。可这是直接找到她办不太好,擅给人说媒的人一定话多,柳杨一是担心她话多说漏嘴,一是担心她可能在闲聊时到处跟人说这件事,这对红玉、柳青和孙家都不好——毕竟孙家没有真的请赵媒婆给说媒。所以,只得麻烦明叔了。

柳杨听说明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高兴地击掌道:“好了,这是差不多成了,多谢明叔。”

明叔含笑退下。

柳杨琢磨着怎么让柳青先把这层窗户纸捅破——虽说两人是两情相悦,可柳青毕竟是个男孩子,总不能让红玉姑娘倒追着一定要嫁他。

路夜白看柳杨若

有所思的模样,大概能猜出她在想什么,笑道:“他们自会看着办,你就别着急了。”

柳杨道:“柳青性格腼腆,尤其是对喜欢的姑娘,更是不知道说什么好,否则也不会因为一块帕子就犹豫不决,还想着找我想想办法。红玉姑娘倒是个好姑娘,看起来也不会欺负柳青,可姑娘家再怎么爽朗,可也有姑娘家的矜持啊,我就怕柳青错过了一个好姑娘。”

路夜白道:“想办法叫柳青知道有人要给红玉说媒的事,其他的就不用管了。”

柳杨半信半疑:“真的?这么简单就行了?”

路夜白道:“柳青虽说性格腼腆,却是个有主意有担当的孩子,若是他真的对人家姑娘有心,断不会叫她嫁给别人。”

柳杨觉得路夜白说的有道理,便点了点头。

第三天傍晚,柳杨正在栖霞山庄的凉亭里与路夜白一起钓鱼,远远的见柳青匆匆跑来,而他身后不紧不慢的跟着清丰。

柳杨半天没钓上来一条鱼,倒是路夜白收获颇丰。柳杨就想着晚饭前一定要钓上来一条,不然这半日的功夫算是白费了,可柳青这么一来,就算有鱼要吃她的鱼食,恐怕也被吓走了。

到了柳杨面前,柳青顾不上歇口气便上气不接下气道:“大姐,你跟我去见个人吧。”

柳杨看了一眼路夜白,面上疑惑道:“去见谁?发生生么事了,你别着急,慢慢说。”然后去凉亭的桌上倒杯茶过来,给柳青道,“喝口茶,歇口气,慢慢说。”

柳青握住茶杯,却顾不上喝一口道:“大姐,我……我有事求你帮忙,你能帮我去给红玉提亲吗?”

柳杨愣了下,听了路夜白的话,她照做后想的是这俩人可能说清楚了再了解了解,至于成亲还要过段时间。没想到,竟然这么快。

如果柳青跟红玉像现代人谈恋爱似的彼此再了解了解,柳杨很是支持,可这么直接就要成亲,柳杨想了下劝道:“柳青,你和红玉都还小,不如你们再处处再说成亲的事?”

柳青摇头道:“大姐,我已经想的很清楚了,我要娶她,求大姐去给我说亲!”

柳杨看了看路夜白,见他点头,终是点头道:“好,我随你去,你先去前面等我一会儿,我换件衣裳就来。”

跟路夜白一起去卧房的时候,柳杨担心道:“柳杨不过十五六岁,红玉也还不到十六岁,在我们那儿,这俩还是小孩子呢,这么早成亲合适吗?”

路夜白道:“现在柳青是怕再有人给红玉说媒,你先去走一趟,听听红玉母女的意思,若是愿意,直接成亲也未尝不可,若是想再等等,便先定下来。”

也只能这样了。

柳杨换了衣裳到正堂,老远看见柳青踮着脚尖焦急的在等她,一见她来,立即便小跑出来迎她了。

柳杨还没替人说过媒,因此,对这一技能并不熟练,所以,还是要请教明叔。所以,就算柳青很着急,也不能立刻就去忠婶家。

而明叔一听柳杨的话,便道:“夫人,县里有位董媒婆

,常给人说媒,几乎每回都成,不如请她跟夫人走一趟?”

柳杨自然觉得很好——所谓“术业有专攻”,给人说媒的事,还是找“专业人士”来更好。

明叔立即差人去请董媒婆,同时,还叫人准备了些上门礼,等董媒婆一到,人和礼都齐备了,明叔亲自赶车送他们去忠婶面馆。

栖霞山庄在青山县是最神秘的存在。县里没人知道里面住的是什么人,因为平时庄里人几乎不与县里当地人打交道,但从山庄的气派来看,县里不少人猜测里面住的不是告老还乡的朝中重臣,就是什么有钱人家的老爷。

这些都是猜测,所以,自然不认得明叔。不过,这马车是从栖霞山庄出来的,路过的人可看得清楚,好奇心驱使下,正忙着手上活的也不忙了,一路跟着马车到忠婶面馆门口,想看看到底从车上下来什么人。

除了赶车的看起来四五十岁的男子,从车内先下来的竟然是“香纷阁”的小老板。这叫看热闹的人面面相觑——“香纷阁”的小老板什么时候跟这么大的人家攀上关系了?

只见“香纷阁”的小老板跳下来后,回头要扶随之出来、穿着绸缎衣裳的一位戴着面纱的年轻姑娘。姑娘虽然戴着面纱,可从她的身形、乌发就可看出来一定是位十分漂亮的姑娘。

最后下来的是县里有名的董媒婆。

这一行人自然是柳杨等人,之所以她会戴面纱,是出门前路夜白坚持让她戴上的——正是因为预料到会引来许多围观的人。

董媒婆一马当先的先走进忠婶面馆,然后见到忠婶就招呼道:“忠婶,忙着呢!”

忠婶一看见董媒婆,再看她身后跟着的柳青,基本也明白了董媒婆此行何意,可柳青亦步亦趋跟着的那位戴着面纱的姑娘却不知是何来历。最后是捧着礼物走在最后的明叔——明叔已经很多年没有给人当过随从了。

忠婶看看自从柳青进门,就假装很忙的红玉,然后将柳杨一行人招呼进后面的小房子里。

忠婶面馆后面有个很小的小院,小院后是两间小房子,虽说地方不大,可连墙角都被打扫的很干净。

他们这几个人一进来,一间小房子基本上被挤满了。

董媒婆很有眼色,不等柳杨说话,便先介绍道:“忠婶,我就不算说了,咱们都是老熟人了。这位是柳青,你们斜对面、‘香粉阁’的小老板,想必你也是知道的。而这位姑娘,则是柳青的姐姐,后面这位是柳姑娘的家仆,今日我们特地登门是想跟你提亲的。”

柳杨取人。

柳杨接着道:“忠婶,婚姻大事自然是要知会父母的,可柳青没了爹娘,最亲近的就是我这个姐姐,所以,特地跑去求我来一趟,我也算是他家里人了。”

忠婶回神笑道:“姑娘哪里的话,我们与柳青做邻居也快一年了,知道他是个好孩子,没有爹娘也并没有什么。”

柳杨笑道:“多谢忠婶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