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开四合院,两人搭上公交车往清华大学赶去。
一路上,他一边和肖涵聊天,一边暗暗观察腹黑媳妇的微表情。还好,直到下车她都没提起昨晚的事。
这一关算是过了么?
这样思绪着,他打量了一番清华大学校门,然后问:「媳妇,你来京城一个多月了,你和杨应文照过面没?」
「嗯,她去医院找过我好几回,告诉了我租房地址。」
肖涵四处打量,最后指向右手边一间旅舍说:「应该在那边,应文说她的租房在旅舍隔壁的隔壁,在二楼左边倒数第2间。」
李恒顺着她的视线看过去,顿觉巧了,李然在信里告诉他,就入住的这间旅舍。
接下来十分顺利地找到了租房地址。
「是这间吧?」他问。
「是,这衣服是应文的。」肖涵指指走廊上挂着的衣服。
「咚咚咚...!」
确认过后,李恒伸手拍门。
才响,里边就传来声音:「谁啊?」
「老抹布,开门,你老家人来了。」李恒吆喝。
「吱呀」一声,门开了,露出了里面正在扎头发的杨应文。
杨应文见面就高兴地拉着肖涵进屋,只对李恒说了句「你自己找位置坐」;
就又招呼肖涵去了。
李恒跟进屋,环视一圈,租房比较简陋,就一张桌子一张床,还有两张木凳,他娘的也忒穷酸了些,简直没地方落脚啊。
他站在门后问:「老抹布,这房子一月多少租金?」
杨应文说:「8块。」
李恒惊讶:「这么贵?一个普通工人每月也才几十块工资吧。」
杨应文吐槽:「大哥,你别整得跟个土鳖似地,这是京城矣。」
李恒翻白眼,在肖涵面前转个圈,问:「媳妇,你说说,我们俩谁土?」
奶奶个熊的!被土鳖说自己土,老受侮辱了。
肖涵浅个小酒窝,抿笑抿笑,谁也没帮。
李恒关心问杨应文:「暑假你不回家,也不从家里要钱,你现在靠什么挣钱?」
杨应文告诉他:「我在带5个孩子,帮他们补习英语,一个星期上6天,每堂课4块钱。」
李恒问:「每个人每堂课4块钱?一天挣20?」
杨应文说对。
李恒再次打量一番租房,释然:「你这妥妥的高收入啊,难怪你舍得花这么多钱租房子。」
杨应文说:「我上午给孩子上课。下午还要去给老外上课,教老外说普通话,偶尔还带老外逛街,介绍京城的风土人情。」
李恒眨巴眼:「你哪来的资源?」
杨应文说:「我英语老师发现我条件困难,她主动介绍的资源。」
李恒这回没问她收入,想来收入十分可观,难怪有底气不回上湾村了,他提醒说:「女孩子家家的,一个人在外面注意安全。」
杨应文土味笑笑,「没事,老外是女的,人很好,经常给我买东西。再说了,我又不是肖涵,大美女在外面才不安全,像我这长相的,一般没人打主意。」
目光在她身上来回扫扫,李恒煞有其事地点点头,「这话在理,走在大街上,10个女人有8个比你强。」
杨应文气急:「狗嘴里吐不出象牙的狗东西,你是不是皮痒痒了?见面就斗?」
把她气到,李恒满意了,乐呵呵朝门外走去:「你们到这等我,我去找个人」」
杨应文问:「找谁?这地界我熟悉,要不要我带你?」
李恒指指旅舍,「就在旁边,不用。」
前后不到10分钟,他把李然带到了杨应文房间。
「是你呀?」一进门,李然先是跟肖涵寒暄几句,然后对老抹布这样说。
李恒问:「你们认识?」
虽然李然去过上湾村,可杨应文和家里不合,那段时间没在家,两女按道理应该没见过面才对。
李然自来熟:「这几天,我天天碰到她出门。」
杨应文笑着说:「我也是,常常在傍晚时分看到你在马路上,手拿相机,对你印象挺深的。」
「我那是闲得无聊,取取景,拍拍照。」李然以前本身就是干新闻工作的,
几乎相机不离身,难怪容易让人记住。
有着这样打岔,杨应文和李然算是熟悉了,都懒得李恒多费口舌介绍。
关上房门,四人先是闲话了一些家常,半个小时后说起了正事。
杨应文半年前就在信里说发现了商机,想跟他合伙创业。为了说服他一起创业,自然准备充足,当即从抽屉中找出一沓厚厚的报纸和文件给他们。
老抹布说:「这是我收集的材料,你们看看。」
进入正事环节,李恒收敛表情,接过报纸文件快速默读了起来。
为了让他尽早了解情况,杨应文还在旁边做补充说明:
「1984,上面发布了《关于自费出国留学的暂行规定》,允许个人和公职人员自费出国留学,从而引发了一阵出国潮,一大批抱着各种各样目的的年轻人、
甚至是中年人,不惜辞掉稳定的工作,抛弃家庭,变卖房产,也要削减了脑袋往外跑:
自从美国1981年在咱们国家举办托福考试以来,参考的人数每年都是打着滚朝前上涨,光是首都这地方,85年的考生就有8000多,86年超过2万,87年超过4
万,今年更是疯狂..
虽说出国潮一年比一年热,但国内环境你们是知道的,大家的英语并不好,
又没有专业的培训机构,很多人都落榜了::.所以我觉得这是一个大机遇,日进斗金的大机遇。」
她洋洋洒洒说了很多理念,挨着又炫耀似地说,「对了,李恒,我也参加了托福考试,你猜我考多少分?」
李恒抬头:「多少?」
杨应文得意地说:「只差1分满分。」
李恒愣了下,竖起大拇指:「厉害,你是怎么做到的?」
杨应文说:「我背了两本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