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1章 印刷厂罢工
《十月》的发刊日在每个月的十号,《人民文学》的发刊日在每个月下旬,有时候会提前到前几天。
这一次呢,王濛亲自督促,他找到在燕京的新华印刷厂,“我们要九号出刊,如果《十月》也在九号出刊,我们就八号出刊,总之,一定要比《十月》早,早一天都行。”
张守任和苏玉早料到了这件事情。也是来新华厂说这个事情:“无论如何,我们《十月》不能落在《人民文学》之后。余切是把稿子寄给我们的,如果我们不是首发,那太欺负人了,也太欺负我们余老师了。”
新华印刷厂当时的领导是一个叫高福诚的人,此君是燕京新华厂的厂长,对全国各地的新华厂都有影响,他从六十年代入职以来,先后支援过其他地方厂的生产线,和提供了一些技术骨干和管理指导。
甚至连远在阿尔巴尼亚和越南河内的印刷厂,这老爷子都指导过。
总之,他也是国企出版体系的一尊大拿。他决心谁也不帮,两个发在同一个时间。燕京新华厂的装订专家是一个叫王淮的女干部,她就问高厂长:“《人民文学》的级别最高,发行刊物也最多,他们的总编还是个大领导,是不是先听《人民文学》的!”
高厂长道:“《十月》的总编苏玉,是原先教委会的副会长,人家管教材的作品选定呢,四十年代就出来工作了,还做过燕京市的干部、教育厅、工委……全都干过,现在是她最后的一项工作,而王濛不过是干部年轻化后,才被提拔了而已,难道你去得罪苏玉”
王淮顿时傻眼了:这也是个不好惹的啊。
是啊,能干到国家级刊物的一把手,都有两把刷子,保不齐哪天就调进上面了,难道这是我们应该掺和的吗
燕京新华印刷厂这一帮人,决定不管不顾,都来印刷。《十月》发行数量约为六七十万,有余切文章的时候能上百万,《人民文学》是发行量是《十月》的两倍还多,这俩合起来得在一个星期内印刷至少两百万的杂志。
这可是个大工程啊!
余切写的这个《落叶归根》是个中篇小说,全文八万多字,以杂志一页1600-2300之间印刷字数计算,得三十页往上。当时的印刷纸张又分为几个级别,分别是“凸版纸”、“白报纸”以及“道林纸”。
“道林纸”是最好的,一般只用来印刷专业刊物、学习用的文件等等,四五十年也能保持纸张韧性。而平时看的普通杂志和报纸,都是用的前两种纸张,《人民文学》和《十月》恰好就用的宝贵的道林纸!
于是,新的问题出现了。
一批纸浆和油墨运送来之后,用光了,没纸浆了。燕京印刷厂到处找兄弟单位调用,前后歇了一天时间,这一天的时间,恰好让印刷厂的一线工人们看了《落叶归根》的前十来页。
他们对故事的走向表达了极为不满:因为这一段,恰好到了《落叶归根》中间部分,老赵被赶下车,吃饭结账时发现自己手里面的抚恤款是假钱,崩溃了……
后面呢
没了。
等纸浆和油墨运送过来,工人们一边印刷一边看新的故事:老赵找了个坑把死去的老刘埋了,自己也跳进去寻死,没死成,嚎啕大哭起来……
余切怎么能写这么可恶的剧情
他把我们打工人想成了什么
老刘也就罢了,这人一开始就没了,只留了个躯壳!老赵是多么善良的一个人,为什么要写个故事这么折磨他
加之印刷厂为了赶工,分成了两班倒,也没个加班工资,他们顿时就罢工了:我们不接受这样的故事,让余切来解释。
老赵必须有个好结局!
有看过整个故事的大学生说:“这故事最后是个开放结局,老刘被火化了,家里面被淹了,老赵揣着他的骨灰盒又去找他的新家!其实这是一个中立,甚至是积极的结局……余切在说一个更大的事情,他在探讨哪里才是我们的家。”
但愤怒和不满燃烧在了每个人的心间:什么开放式结局我不懂,你得给老赵一个好结局。给他讨老婆,给他大房子住,让他吃饱喝暖。
“啥罢工啦”
高厂长吓了一跳,跑去劝阻印刷厂工人们,他们当然不给面子了:让余切来!余切不来,不印了。
“我们要余切!”
“让余切来和我们说话!”
得!
高厂长既然镇不住,火速联系了《人民文学》和《十月》,让他俩来找余切解围。
居然罢工了!
王濛和张守任知道后也很吃惊,第二天各自从杂志社出发,大清早打车到了鼓楼大街,到门口时恰好撞见了。张守任气道:“王濛,你干的好事!”
王濛很委屈啊:“你讲不讲道理他那个小说明明和前面两部是一起的,这又是个‘新现实’一样的系列,是他版本的‘城镇寻根’文学,他的‘认祖归宗’,我们《人民文学》为了这个都改了发刊时间,只为他来服务,你还想怎么样呢”
其实,还有个原因,致使王濛非要掺和。因为《出路》这一系列小说是乔公最爱看的小说,不仅王濛知道,在乔公同余切握手,并且表扬《出路》这一小说后,许多人都知道了。
而王濛的提拔,是这一系列变动的间接影响所致,他必须要把这个小说发表在《人民文学》上。否则,这会使得《人民文学》不代表人民。这实在是他很大的失职。
余切推开门,大致了解事情的经过后,当天上完课,趁着星光骑摩托车赶往燕京印刷厂。
印刷厂居然罢工了!
这事儿也不是没发生过,《高山下的环》出单行本的时候,新华厂的人看了后也红温了,当即罢工,要求李存宝更改“梁三喜”的结局,他们不是第一次这么干!
有人说大陆的读者素质高,不像港地人,还给作者寄刀片寄死耗子……那是因为大陆的印刷厂工人是国家养的,你写的让人抑郁了,你都走不到发表那一环,直接给你罢工停摆。
人的名,树的影。
印刷工人们虽然嘴上说余切写了些难受的剧情,等真的一见到他,顿时就紧张了,客气了。厂里面临时组织了个演讲,中间搭了个台,让余切拿上话筒发言,每个人都能清楚的看到,是真的余切在说话。
工人们围在一起,前排的席地而坐,后面的站着,一双双眼睛都落在余切的身上,有希冀,有不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