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4章 消弭新旧【尾声1】(1 / 2)

孩子的声音伴随着钦此二字终了。

徐元春收好放学后从府学教谕那里带来的邸报,放在祖父身边的桌案上。

他看向躺在院中廊下藤椅上的祖父,不由将其江南的老家宅院。

而躺在藤椅上的徐阶,则是目光悠长,看着层云叠嶂的天空。

过往的一幕幕,好似都在这片洁白的天空中重现着。

那是他辉煌的一生。

是他从一介小官子弟,一步步走到帝国内阁次辅的来时路。

那些画面里,有他读书时同学的诵读声,有刚刚中举时家乡亲友的欢呼声,更有他一朝高中两榜进士时那北京城里满城的华彩。更有着自己在朝堂之上步步高升,身边越来越多的恭维声。

终于,在某一日。

金銮殿上,群臣弹劾沸沸,天子降下圣言。

他。

在大明官场耕耘一生的时光结束了。

徐元春有些疑惑的看向祖父,觉得今天祖父有些不一样。

“祖父……”

孙儿的呼唤声将徐阶从过往的追忆中拽了回来,脸上露出一抹可惜。

“元春。”

徐阶侧目看向了孙儿。

眼里的惋惜愈浓。

他这一生有三子,惟长子学问最精,却早已死在了顺天知府位子上。

而今。

这个孙儿也同样勤于学问,比之他的父亲更胜一筹。

甚至很多时候,自己都能在这个孙儿的身上看到自己的过往。

可惜。

徐家九族三代不可仕。

这就注定了孙儿一生都不可能科举入仕为官。

等他大了,承受着现实的磋磨,学问定然就会荒废。

那么徐家下一代,恐怕就不会再有几人有能力去读书做学问了。

或许自己当初该低头的?

徐阶心中没来由生出一丝后悔。

而徐元春则是有些好奇的询问:“祖父,我们什么时候能回老家?”

在徐元春看来,雷州府不是自己的老家,这座城外的宅院也不是自己的家。

徐阶张着嘴,却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徐元春看着祖父的反应,脸上露出笑容:“祖父,刚刚朝廷的邸报听见了吗?府学里的同学都说朝廷有些过分,可孙儿回来的路上却看到有一些兵丁在村里宣扬,乡里的百姓们都很欢喜,好些人都笑着笑着就哭了起来,远远的听不清,离近了才知道他们是在说朝廷好、皇帝好。”

徐阶愣了一下。

他想要侧目伸手去将孙儿放在身边案几上的邸报拿起来,却忽然发现自己竟然动不了了。

徐阶的脸上露出慌乱的神色,他张嘴出声:“取……取给祖父。”

徐元春看了眼,恭敬上前,将邸报送到了祖父手上。

徐阶面色微微涨红着抬起脑袋,低眼看向手中的邸报。

徐元春则在一旁轻轻的为祖父打着扇子。

邸报上记录的东西很多。

有朝廷近来推出的各项政令,有中枢地方官员的调动擢黜,同样也有最重要的圣旨刊印在上。

徐阶一目阅之。

眼里波澜渐起。

“新朝用新之法?”

“传徼天下……”

徐阶低声呢喃着。

他的胸口微微的起伏着。

徐阶沉默了好一阵,长长的出了一口气。

“到底是输的彻底了……”

“竟真要叫他们做成变法之事了……”

“变法……?”

“……”

夏秋之际,余暑炎炎。

秋风轻拂,带着雷州湾的海水咸味。

最后几只枝头夏蝉发出了最后的鸣叫,不满的抗辩着夏日的离去,却如何都抓不住,只能任由时节流转,渐入深秋。

叮。

手臂无力的带着邸报耷拉下来,落在地上。

徐元春一愣。

有些迟疑的上前,轻轻的呼唤了一声:“祖父?”

并无回应之声。

徐元春的脸上露出胆怯和不安,伸手推了推徐阶的肩膀:“祖父!”

依旧没有得到回答。

终于。

孩子明白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嘭的一声。

孩子两腿一软,重重的跪在了地上。

嚎哭声立时响起。

……

内阁大院外。

人群拥挤,热闹非凡,人人脸上都带着由衷的喜悦。

冯保领着一众司礼监太监,规矩极高,看向以内阁首辅高拱为首的一众中枢官员。

冯保的脸上亦是带着笑容,伸出手取来一道圣旨。

“元辅。”

高拱亦是荣光满面,他先是看向周围的同僚,在众人的恭贺目光中上前一步:“有劳冯公公了。”

冯保点点头,摊开圣旨,轻咳一声。

今天是大日子。

更是个好日子。

大明朝难得的能中枢权柄稳健交接更迭,这是能上史书的事情。

冯保开始回想着圣旨上的内容,确保自己不会诵读中断。

然后他便用恢宏大气的声音宣读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制曰:”

“朕绍膺宝历,懋建皇极,惟肱骨之臣乃社稷之器。原任太傅兼少师、太子太师、建极殿大学士高拱,性秉忠亮,才优经济。昔佐先帝于潜邸,陈十事以固国本,后镇枢于隆庆,定三策而靖边烽。虽时遭谗而志不改,犹上《备边六要》以抒赤忱。”

“今特晋尔伯顺义,赐蟒衣玉带,岁增禄米八百石,以示殊渥。”

“赐第敕曰:赐宅西安门外,着工部于顺义则吉地五十亩,建伯爵府邸。前厅悬御笔‘燮理阴阳’匾,后园立‘筹边阁’,贮尔所献《九边图说》。特准用亲王格设影壁、立戟架,唯减狮兽以示君臣之分。”

“备问政敕曰:朕寻宣仁太后用司马光故事,赐紫禁城御马、文华殿赐座。凡九卿会议、边镇急务、科举大比,着司礼监日呈节略至伯府。每月朔望,径入圣前,效汉昭帝画室问政于霍光之仪。”

“加恩敕曰:尔长子高务观晋授户部右侍郎,长孙高承宗荫世袭锦衣卫千户入国子监肄业。原籍河南新郑县免赋三年,立事业光显、经伦伟业、辅国良相三牌坊于高老庄村,命翰林撰碑纪功。”

“昔张良受履而得封留侯,谢安围棋而晋拜太傅。今朕待卿之厚,远逾前代。惟冀天下臣民效卿,秉萧何之慎,持魏征之直,朝夕纳海,永固邦基。”

“布告中外,咸使闻知。”

“钦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