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2章 今日不辱法(2 / 2)

“不,我其实想问的是其他事情,是关于华夏文学方面的事情。”

克琳娜迪勃瓦自报家门,与其说她是一名娱记,倒不如是文艺部编辑。

“请讲。”

方言挑了挑眉。

克琳娜迪勃瓦一本正经道:“你是华夏文学界的著名作家,不知道你知不知道前不久在巴黎举办的‘华夏文学的觉醒’的讨论会”

方言摇了摇头,一问才知,这场讨论会就在九月份举行,与会的都是双方的文学代表团。

然而就在其乐融融的聚会中,文学代表团里的一些人围绕历史和现实问题,同到会的人们发生了一场激烈的争吵和辩论,基本上就是反思怪的固定话术,这国怎,亏总民,我陷思,定体问……

“他们不像来谈文学的,仿佛是来谈政zhi的。”

克琳娜迪勃瓦道:“我对这批作家的水平和认知感到失望,所以那时候就放弃对他们的采访。”

“你做的很对。”

方言笑了笑。

“只可惜他们的言行还是被其他媒体报道了出来,对各方面都造成了很坏的影响。”

克琳娜迪勃瓦语气认真道:“所以我想请问你的是,你怎么看待整件事”

“作家算是文人的范畴,他们中的有一些人难免患上了幼稚病。”

方言道:“用一句话形容他们非常恰当‘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基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他们老觉得自己学富五车,但是追究起来实则是满腹空空。对华夏文化,华夏历史,世界文化,世界历史、经济、政zhi、军事、哲学,经济学这些学问都是半吊子……”

“比如美国独立战争胜利后,为什么没有立即建国,而是在七年后才立宪法、选总统”

“比如工业革命为什么首先在英国进行,除了瓦特和君主立宪制外,到底还有哪些重要原因”

“你让他们回答,他们往往总是一无所知,因为他们对自己国家的历史和文化都了解的不够深刻!不够透彻!不够全面!所以这些人的言论,最终只会成为他人的笑料,仅仅如是而已。”

“那么,你能说一说法国文学和华夏文学之间的区别吗”

克琳娜迪勃瓦提出问题。

“最大的区别就是法国作家用法语写作,华夏作家用中文写作。”

方言用戏谑的口吻说。

“噗嗤。”

克琳娜迪勃瓦被逗得莞尔一笑,“如果我要是继续追问你这个问题,你会怎么回答”

方言耸了耸肩,“那我只能说,一个是法国的文学,一个是华夏的文学。”

“哈哈。”

克琳娜迪勃瓦笑容越发灿烂,也不刨根问底,而是话锋转到了法国文学和历史的感受。

方言把眼睛眯成一条缝,吃人嘴软,拿人手短,既然在戛纳拿了金棕榈,那么就不辱法了。

而且也要想方设法地淡化和解决掉“华夏文学的觉醒”造成的坏影响,于是脱口而出道:

“十五世纪以来,随着地理大发现,世界各国开始互相认识、了解和竞争。”

“在近现代,有九个国家在不同的时期先后登场,对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它们分别是: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和美国……”

这话一出,克琳娜迪勃瓦只觉得一股厚重磅礴的历史感,正朝自己扑面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