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4章 是时候展现真正的技术了(二合一)(1 / 2)

酒会结束,已是深夜。

哗啦一声,卫生间打开,热气氤氲,龚樰穿着宽松的睡衣,走了出来。

就见方言坐在桌前,笔在手指间转动,视线一刻不停地聚焦在纸上。

“在写什么呢该不会是《触不可及》的剧本吧”

“这个不急,等默多克首肯了以后,再开始动笔不迟。”

“那你这是在写什么”

龚樰随手拿起其中的一页,就见上面清楚地写着:

“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

“……”

“葡萄牙与西班牙率先开启大航海时代,通过暴力掠夺建立起早期殖民帝国。”

“葡萄牙凭借达伽马开辟的东方航线,垄断了欧亚贸易长达百年……西班牙则依靠美洲白银构建起“日不落帝国”,其鼎盛时期控制着全球 83%的贵金属产量……”

然而,这两个伊比利亚国家将财富用于奢侈消费、修建教堂而并非投入科技,产业升级,最终在 1588年,西班牙无敌舰队被英国击溃后迅速衰落,荷兰则以金融创新和商业网络取而代之,通过阿姆斯特丹证券交易所和东印度公司构建起‘海上马车夫’的商业帝国。

但是其缺乏工业基础的致命缺陷,导致在三次英荷战争后,最终被英国超越。”

“……”

“英国通过1688年光荣革命确立君主立宪制,为工业革命创造了制度条件。”

“瓦特改良蒸汽机引发的技术革命,使英国一跃成为‘世界工厂’,成为第一个工业国家。”

“法国在拿破仑战争中展现陆权优势,但其大陆封锁政策导致经济崩溃,最终在滑铁卢战役后退出争霸行列,德国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机遇,1871年统一后仅用42年便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历史表明,大国崛起本质是文明形态的升级换代,葡萄牙、西班牙的殖民掠夺已不可复制,荷兰的商业资本主义难以为继,英国的工业霸权昙一现,美国的金融资本模式亦面临挑战……”

一字一句,龚樰虽然看不懂纸上的所有内容,但却是大受震撼。

“这……这……”

“这是我写的新书。”

方言简单地说了下来龙去脉,“我得抓紧时间了,过几天就要给克琳娜送过去。”

“那那你可要写仔细喽。”

龚樰道:“要不要喝点什么,我让服务生送过来。”

“来瓶冰可乐提提神吧。”

方言伸了伸懒腰,吐出口气。

《大国崛起》的创作绝非照着记录片抄就完事了。

自己只能借鉴基本框架,然后往里面添加更多内容,并扔进去自己的私货。他必须通过各大列强的崛起之路,用来分析建言华夏未来的发展策略,这样写出来才会更有影响力。

比如避免修昔底德陷阱,就是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就变得不可避免,像16、17世纪的英西战争、英荷战争这样的海洋霸权之争。

再比如“人类命运共同体”、“科教兴国”、“产业革命”。

就像英国抓住了蒸汽机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的机遇,美国则在电力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中占据了先机。同时,在信息技术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中,美国又站在了行业前列……

足见科技的迅猛发展是大国崛起的重要标志,而科技的发展也包含了在科幻人文上的发展。

兜兜转转绕了一圈,方言又稍加私货地提了一嘴“科幻文学”。

《大国崛起》不写还不知道,一些起来,这玩意儿写起来可比小说难写多了。

一直忙活到大半夜,才完成4千字而已。

关键还要避免犯zz和历史错误,就不得不翻书,查找资料,所以不得不在法国多留一些时日。

于是乎,来戛纳时的一行人,离开时分成了两拨。

一拨就方言一个人,孤身留在法国,直到把《大国崛起》的开篇以及法国篇完成为止。

一拨是龚樰、陈凯哥、章艺谋等人,先行前往香江,由龚樰和张国榕做这个东道主,招待姜闻、巩利等一行人,在香江好好地玩上几天,顺便体会下香江和内地电影拍摄制作上的种种差别。

…………

三天后,稿子顺利写成,而且不是初稿,是经过修改润色后的定稿。

克琳娜迪勃瓦仅仅只是略懂中文,所以《大国崛起》上的每个字基本上都认识,但连在一起就很难理解,但好在自己是土生土长的法国人,在看“法国篇”时,能感受到股亲切感和厚重的历史感。

方言得到她的保证,回到巴黎的第一时间,会把这份稿纸交到专业的翻译的手中。

事实上,克琳娜迪勃瓦也的确是这么做的。

一抵达巴黎,就直奔巴黎第七大学,找到跟电视台长期合作的法籍华人,程抱一。

他既是东方语言文化学院教授,也是诗人、翻译家,长期致力于华夏诗学、绘画、书法、评论、翻译多方面的创作和研究,拥有《华夏诗歌语言研究》、《虚与实:华夏画语言研究》等理论著作。

最早的创作是从诗歌开始的,并在法国自成体系,称得上是中法文化交融的执牛耳!

前不久举办的“华夏文学的觉醒”研讨会,他就是其中的倡导者与主办者之一。

“好久不见,克琳娜。”

“是啊,真的是有一段时间没见了。”

克琳娜迪勃瓦说自己之前出差,到戛纳电影节做采访。

紧接着就绘声绘色地聊到戛纳电影节的所见所闻,特别提到《霸王别姬》得到了金棕榈奖。

“这个消息我在昨天的《世界报》上也看到了。”

程抱一发自内心高兴,“虽然我没看过电影,但如果按小说改编的话,的确值得一个金棕榈。”

克琳娜迪勃瓦说,《霸王别姬》不久就会在法国上映。

“那真的是太好了。”

程抱一说到时候一定会喊上全家,一块到电影院观看。

“对了,这次戛纳电影节上我还遇到了你一直想见到的那个《霸王别姬》的作者,方!”

克琳娜迪勃瓦道:“我和他聊了很多,包括前不久的‘华夏文学的觉醒’研讨会。”

程抱一皱了皱眉,尽管已经过去了这么久,但一想到研讨会上发生的不愉快,仍然心存芥蒂。

“我讲了研讨会所造成的负面舆论,然后他准备发表一篇文章,希望能化解这种不良影响。”

克琳娜迪勃瓦拿出一迭稿件,“不过写的是中文,所以需要像你一样的大师帮忙翻译。”

程抱一顿时来了兴致,稿纸接到手里之后,定睛一瞧,瞳孔瞬间微缩。

“大国崛起”这四个字,立刻让他满脸震惊,手指轻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