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用水来改善生活(2 / 2)

“就是,汉武帝、唐太宗那样的人,才有资格享受的避暑待遇。”

“这可是皇帝的待遇,工人们恐怕消受不起吧?”

李星辰笑道:“谁能够给我们制造武器,军械,军装和军鞋,那就必须厚待。皇帝的待遇,从今以后,工人们也能消受得起。”

李星辰派人在城北的山地,寻找到几处小溪,建造挡水坝,把水拦起来。

通过水渠和管道,输送到城内各个工厂。

利用落差,让水自动从工厂的房顶流下来,带走屋顶的热量。

同时在四周形成了一层层水雾,隔绝了热空气。

如此一来,工厂内的温度确实得到了降低,工人们可以正常地进行不间断地生产。

忙完工厂的事情,李星辰又想起前几天那个纨绔说穷人只能喝臭水的话。

“看来,给百姓提提供饮水的事情,也应当提上日程了。”

广州城的井,分为公井和私井。

公井的井水,人人可用。只是数量不多,用水的人需要排队,或者走很远去挑水喝。

城内的居民,富户家里都挖有井,井水自己用或者有偿提供给别人用。

很多百姓家里,也有井,可以把井水卖给无井的人,换取一部分收入。

而无井的人,除了向有井的人买水之外,还可以向专业的送水人买水。

每天清晨专门的送水人,从珠江取水,加入明矾沉淀,然后等城门打开之后,就推着小推车,或者挑着水,沿街挨家挨户卖水。

这样的事情,让李星辰觉得有点落后。

毕竟,广州这里并不缺水,百姓何须在用水上花钱?

还有,珠江的水质,属于江水,就算沉淀,质量也不好。

为此,李星辰派出的士兵们,经过调查得知,当年苏轼曾经试图从白云山的菖蒲涧和越秀山的甘溪,引山泉水入城。

可惜后来因为各种原因没有实施。

到了宋末,战乱四起,就没有人再提起这事情了。

李星辰得知之后,大喜过望。

于是派出参谋人员带着士兵进行勘测,规划。

很快,两条引水路线规划好了。

为了尽快完工,李星辰调动两万军队,日夜赶工。

随着饮水工程的进展,百姓们知道了越王给他们建设饮水工程,都坐不住了。

越来越多的百姓,自发带上工具和干粮前往饮水工地进行帮忙。

毕竟,这是一个民生工程,一旦建成,城内的百姓就不用喝珠江水或者从邻居那里买水来喝了。

原本两万士兵修水渠的工地,一下来了十来万民夫。

都是自发前来的,不需要工钱,也不需要管饭。

而且干活的时候,不需要催促,个顶个的卖力。

就算傍晚收工的时候,发给他们工钱,都不接受。

“这引水入城的事情,是王爷在造福我们,怎能收钱呢?”

“就是,王爷的恩情,我们还都还不完。谁还收钱?”

.......

不得不说,百姓们的热情一旦被点燃,力量是无穷的。

原本两三个月的工程,在增加了十多万民夫之后,不到一个月,就兴建得差不多了。

两条从白云山和越秀山下来的主干渠,分出无数小水渠,把水源源不断地送入城中各个街区。

每个街区建造一个公共的饮水点,免费给百姓们使用。

为了确保水渠的安全以及饮水的干净,每一段水渠都有专门的士兵看守。

当饮水工程完工的时候,整个广州城的面貌忽然焕然一新。

百姓们不缺水喝了,中午家里闷热了,就去饮水点,担水回来消暑。

洒到房间的,洒到屋顶的,洒到院子里的......

而且,因为用水不需要用钱,洗衣服洗澡也勤快了。

曾经衣着脏兮兮的人少了。脸上黑乎乎的人也不见了。

加上,曾经的乞丐,只要不是缺手缺脚的,都被安排到工坊里干活,或者到工地去当看守。

如此一来,街道上也看不到衣着不干净的闲人了。

这一切,张世杰看到眼里,不由得叹息到:“王爷不愧是是个能够改变天地的人。到哪,都能让城市焕发生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