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有一家银行等着他(1 / 2)

“啊,二哥,你说的是宇宁啊?”

季宇宁今年炒伦敦金的事儿,除了海宁叔和六叔公很清楚,再有就是他小姑季海清也知道个大概齐。

“嗯,宇宁的现金,足以收购华人银行了,而且在香江,银行的牌照可是非常难得的。

这是稀缺资源,光这一个牌照,就是相当的值钱了。

如果碰上这种机会,以宇宁那么聪明的脑子,他也是绝对不会放弃的。”

“今年8月份,香江已经冻结了外资银行牌照的发放,我听说外埠很多大的银行想在香江开设分行都不可得,有些人没办法,只能是先开一间财务公司。

如果周家真的准备出手这间自己的家族银行,估计到时候要抢着买他这家银行的人,会非常多。

不过到时候,宇宁真的想买,有我这个叔叔帮他,那就好办的多了。”

1978年3月至1979年8月,香江一度取消了对外资银行在香江设立分行的限制,曾使多达41家外资银行涌入香江设分行。于是香江政府于1979年8月重新冻结银行牌照的发放,直至1981年6月才重新解冻,但提高了设立外资银行分行的条件。

“哎,华人银行那可是有历史了。

虽然在香江这几十家银行里体量并不大,但是他历史长,另外所有的牌照手续都齐,还有就是周爵士开的银行,声誉很好。”

目前香江本土的持牌银行是74家,基本上也不会再发放牌照了。

所以对于香江所有的持牌银行来讲,最值钱的,就是它的牌照。

另外,海宁叔说的没错,华人银行确实是老牌银行。

之所以叫华人银行,实际上这是跟香江历史上的那种华洋分管是有关系的。

这是从很多年前就开始的,比如香江有华人银行,中环还有一个大厦,叫华人行,另外还有像华人置业这样的地产公司。

这些企业,都是叫华人这个字号,实际上在当时来讲,并不是一个好的名字。

比如华人行,这是中环唯一的一个华资拥有的大厦。

在华人行里办公的,基本上都是华商,而没有英商。所以叫华人行。

1974年,那位李首富趁着中环最大的地产公司怡和旗下的置地公司,刚刚“饮完”牛奶这个空档,收购了华人行。

这个时候置地几乎所有的流动资金都已经花在收购牛奶公司上面了,所以这是一个难得的机会。

李首富当时是以2,700万美元的代价,收购了中环的这家华人行大厦,成为50年代以来崛起的华商中,第1个在中环拥有大厦的人。

所以不得不说,这位李首富真是玩资本搞收购的大行家。时机拿捏的非常准确。

李首富在买下华人行以后,地位一下子就不一样了。

他未来在华商中的地位,或者说在香港商人中的地位,也是凭借这样的一个个事例造就的。

这时候的李首富自己的公司就在华人行办公,直到90年代中期,他才搬入汇丰旁边的那个长实大厦。

实际上未来的长实大厦,现在还是希尔顿饭店的这个楼,也已经被这位李首富买下了,只是希尔顿饭店经营期未满之前,他并不能动手拆楼改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