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则]益气养血,滋阴明目。
[方药]炙黄芪15克,党参12克,白术10克,茯苓12克,炙甘草6克,柴胡6克,葛根15克,陈皮10克,当归10克,木香10克,神曲20克,天麻6克,每日1剂,饭前一小肘服用,饭后卧养半小时,服6剂后症状减轻。上方去葛根、陈皮、神曲,加枸杞子12克,白芍12克,菊花10克。又服6剂,食后眩晕失明已除。以后在此基础上加减变化又服6剂,病情稳定。为防复发,上午服补中益气汤,下午服杞菊地黄丸,连服一月病愈。半年后追访,每日进食450克,食后盲症未发。
[评析]食后盲,临床少见,是一种在进食后出现视力急剧下降的症状。这种病状相当于西医所称的“饭后盗血症”。患者在饮食之后,由于食不得化,导致脾不能运,清阳不升,气血不能上注头目,使得眼睛无法得到足够的血液滋养,从而引发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这种病症的原因主要在于脾胃功能失调,导致食物无法被充分消化吸收。因此,治疗食后盲的关键在于改善脾胃功能,促进气血的运行。针对这种情况,中医采用益气养血、滋阴明目的治疗方法。基本方为补中益气丸与杞菊地黄丸加减,通过调整药物的比例和剂量,达到健脾升阳,养血明目的效果。
补中益气丸主要成分包括黄芪、党参、白术等,具有益气补中、健脾养胃的功效;杞菊地黄丸则由枸杞子、菊花、熟地黄等组成,具有滋阴养肝、明目的作用。将这两种药物相结合,能够提高脾胃功能,促进气血运行,从而达到治疗食后盲的目的。
通过益气养血、滋阴明目的药物治疗,患者的病情得到明显改善,视力逐渐恢复。这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实践中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为治疗食后盲提供了有效途径。然而,在治疗过程中,患者还需注意饮食调养,避免进食过多油腻、辛辣、生冷食物,以免加重脾胃负担,影响治疗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