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名思义,日袭小队便是白天前去袭击,目的并非杀伤楚国甲士,而是让对方疲于奔命。
至于夜扰小队,则在夜晚出发,不断滋扰楚国甲士营地,使对方整夜不得安宁。
倘若楚国甲士出击,日袭小队与夜扰小队便立即撤退到安全的地方。
楚国甲士折返,日袭小队与夜扰小队则再度出动。
唯一的目的,便是不断消耗楚国甲士的精力。
事实上,结果也确实如此。
楚国甲士明白三苗部落的目的,但是根本找不到有效的解决办法。
派遣小队日夜巡逻,人数太少容易打不过,人数大多正合三苗部落之意。
实施对等操作,面对的却是加高加固的关隘,三苗部落只需派遣少量青壮值守即可。
在营地四周修筑高墙,那可是一项大工程,不仅会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还需要花费很长一段时间。
搭建简单的木栅栏,表面上看确实可行,但是确有极其致命的缺陷。
三苗部落久居深山老林,善于采集与使用树脂。
只要日袭小队和夜扰小队择机出动,将裹有树脂的火把抛投到木栅栏上,木栅栏很快便会成为点燃营地的引火柴。
无奈之下,楚国甲士只能咬紧牙,强撑着早已疲惫的身躯,日以继夜地与日袭小队及夜扰小队周旋。
楚国甲士营地逐渐死气沉沉,日袭小队及夜扰小队则逐渐胆大包天。
在袭扰楚国甲士营地时,额外派出一支小队,通过相对隐蔽的小路绕道后方,攻击楚国甲士粮食物资。
面对如此高强度的日袭夜扰,楚国甲士很快便阵脚大乱。
如果不是楚君熊仪的亲卫在后方督战,楚国甲士营地早已乱作一团。
不等楚君熊仪实施应对之策,三苗部落的首领们抢先一步,主动派遣最为骁勇的青壮,选在黄昏这个日夜交替的时刻,对楚国甲士营地发动袭击。
楚国甲士本就濒临崩溃,面对三苗部落的骁勇青壮,根本没有多少抵抗能力。
根据战后统计,三大核心关隘对应三处楚国甲士营地,有两处楚国甲士营地,被三苗部落骁勇青壮成功摧毁。
不仅如此,三苗部落骁勇青壮还俘虏了大量楚国甲士。
至于楚国甲士的最后一处营地,因为有楚君熊仪亲卫的存在,三苗部落骁的勇青壮未能成功拿下,但是整体局势已经很明显。
楚国甲士单凭最后的营地,根本没有任何胜算。
偏偏楚君熊仪仿佛失去理智一般,根本没有想出应对之策,却命令楚国甲士继续驻扎,务必要抵抗住三苗部落后续的进攻。
倘若有人胆敢逃跑,便按背叛楚国论处,逃跑者连同其妻儿老小,均悉数枭首示众。
面对如此命令,大部分楚国甲士只能无奈接受。
一些心有不甘的楚国甲士,则开始寻找活路。
结果,还真的找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