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7章 威胁扬越使,梳理黔中郡(2 / 2)

南下行军时,每遇见一个扬越部落,便派归附的扬越族人前去知会。

主动选择举族投降的,协助对方加入大周帝国。

不愿意举族投降的,可以动用一切手段,不用顾及所谓的仁义道德。

只要前期手段越残忍血腥,剩下的扬越部落便会越容易投降。

……

西南方向,整体比较平静。

自从设立黔中郡,推行郡县制便成为重心。

黔中郡全部都是山地,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平原,单是开辟进山的道路,便需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

姬宫湦曾一度在想,是否应该将黔中郡定为涵养之地,以便节省开辟的人力物力。

幸亏谋师延松在旁提醒,黔中郡并非岭北郡等苦寒之地,而且比汉东郡等更加靠南,再加上山川稠密,最容易滋生反叛势力。

在黔中郡全面实施郡县制,并推行综合性农场,可以有效抑制反叛势力滋生。

除此之外,黔中郡当前的位置颇为重要。

黔中郡往东为三苗部落,往东南便是岭南西部,往西南则是姬宫湦前世云南,倘若继续南下,便是中南半岛。

按照姬宫湦此前规划,伴随海船制造技术提升,遍布热带雨林的中南半岛,往后将会大周帝国核心的木材供应地与木炭生产地。

黔中郡山路虽然崎岖难行,但能将疆域连成一整片,有助不断迁徙与融合。

姬宫湦听完谋师延松的提醒,立刻意识到自己一时想偏,当即让内史伯朙特别记录下来,防止自己再度想偏。

推行郡县制,黔中郡的速度会比其它郡都慢,但是在收益方面,却超过许多大郡。

自从黔中郡设立,玄甲军便暂停开疆拓土,转向接触三苗部落。

楚君熊仪与三苗部落决裂,玄甲军利用地域优势,向三苗部落售卖陈粮旧物,使大周帝国获益不少。

钱财只是一方面,更为重要的是,被三苗部落俘虏的楚国甲士,直接转身一变,成为大周帝国的新国人。

根据最新统计,目前已经超过一千五百人。

其等妻儿老小北上,归附大周帝国后,均被安置在大河以北的郡县。

这些曾经为楚国效命的甲士,成为大周帝国的新国人后,将有三种选择。

第一种选择,前往大河以北的郡县,与妻儿老小团聚,共同建造农庄与开垦田地,往后安心地过男耕女织的生活。

第二种选择,前往蓝田大营,接受王师甲士训练,后期考核通过后,便能成为大周帝国的王师甲士。

第三种选择,留在黔中郡,作为玄甲军的补充甲士,相当于省去训练过程,但是往后需要直接上战场冲锋。

面对上述三种选择,接近六成楚国甲士俘虏选择男耕女织,三成多选择前往蓝田大营接受训练,只有一成选择留在黔中郡。

真正算下来,虽然只有一百五十人留在黔中郡,但是却能发挥极其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