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琅嬅:不嫁渣渣龙,夺皇位(40)(2 / 2)

皇后……

哪怕对方不在乎弘历,但是她可是还有亲子六阿哥呢。

那可是皇后嫡子。

哪怕年幼,也依然是一个不小的麻烦。

弘昼眼神渐渐锐利起来:“她想让我们卸下防备之心?”

毕竟,若是他动些手脚,这皇后之位,熹贵妃还真不一定能够安安稳稳地登上去。

熹贵妃的身上把柄可太多了。

或许钮枯禄一族倒是乐意自家再出一位皇后。但是,其他人可不见得乐意如此。

弘昼端着茶杯轻呷一口,茶水入喉才发现味道古怪。

他垂眸看了一眼,发现茶盏之中的茶水是淡淡的红色,他有些疑惑地抬眸看向慕瑶:“你这喝的是酒?”

他视线在一旁已经化成水的冰碗上一扫而过,

“又是冰碗又是酒,你这肠胃如何受得了?”

慕瑶讪笑一声,然后为自己辩解道:“这是梅子酒,温和的很,再说了,我这不是还没喝吗?”

说到最后,慕瑶眼中不由地浮现一抹哀怨。

她的下午茶呀!

弘昼见状哼哼哼了两声:“一个没看着你,你就闹性子,这伺候的人都应该拉下去打板子,竟然也不劝劝你。”

“她们哪里劝得住我啊?”

慕瑶好笑地说道:“再说了,我的身子我还不了解吗?”

弘昼却是将那伪装成茶水的梅子酒一饮而尽,“是啊,也不知道是谁,夜里睡不着,一脚将我踹起来给你揉腿……”

慕瑶闻言有些不大高兴,眉眼中也带出几分不满,

“这孩子又不是我一个人,让你给我揉揉腿还抱怨起来了?”

弘昼见慕瑶有些动怒,连忙替自己解释。

“这话我就冤死了!我哪敢抱怨啊?”

弘昼连忙伸长手将人揽在怀里。

自然两人也挤在了一起,他嬉笑着亲了亲,慕瑶的侧脸,尤其是那红润的嘴唇,慕瑶生气的时候嘴唇会比平时更翘,有些嘟嘴,唇珠晶莹玉润,格外吸引人。

弘昼亲着亲着,这气氛就有些变味了。

尤其是慕瑶如今受孕激素的影响,蛮热情的。

弘昼将食髓未尽的慕瑶扶起来,为了顾忌孩子,他们一直都是采取女上男下的法子,只是这样一来对弘昼的考验便越发大。

等弘昼下床的时候,不由得踉跄几下,还是双手扶准了屏风才没让自己脚绊脚摔了。

弘昼扶着腰低咳一声,屋内的其他人全都低着头当做自己看不见。

慕瑶嘴角微妙地上钩,然后快速拉平。

她甚至起身帮弘昼调整了一下辫子,上面挂着的小坠子已经不知道什么时候扯落了。

辫子松松散散,需要重新辫过。

红拂想上前但是被弘昼拒绝了,他不太习惯有人站在他身后。

弘昼干脆将辫子松开,自己扯到身前,手指翻飞,飞快地辫好了自己的小辫子,然后将那小金坠子挂在末尾。

那是一个金子打造的桃花束,按道理男子是不会在辫子上挂这样的坠子,但是谁让弘昼的福晋是慕瑶呢?

他自然是随慕瑶的想法去了。

慕瑶手指在那小坠子上拨弄了一下,嘴角带着笑意说道:

“该给你换一个新的了。”

弘昼双眼一亮,然后装作淡定地说道:“随你……”

慕瑶没有戳穿他明明就很想要。

她很少给弘昼送东西,便是送也是送一些小物件看似不起眼,其实每天都要用的东西。

但是她偏偏不送荷包、香囊这些寻常的物件。

反倒是对于弘昼来说不怎么在意的发坠、笔墨等等送得多些。

可是慕瑶送这些东西的时候还爱搞怪,就想这发坠,偏偏要送男子不怎么用的桃花坠,他想要和别人炫耀还要担心会不会被人当面嘲笑一番。

但是因为慕瑶不常送他什么东西。

他反倒是不好说出自己的想法,因此只能暗戳戳的希望下一次的东西能让他拿出去炫耀。

两人刚刚清洗了一番,身上还带着热气。

弘昼让人将他没看完的公文搬过来,正好两人此刻都没有睡意,慕瑶干脆也帮他翻看起公文来。

弘昼将自己写的折子拿给慕瑶:“山西那边又有叛乱,皇阿玛这几日发了大火,甚至还提到了要罢免如今的山西总督。”

慕瑶闻言说道:“山西动乱实在是太多了,可见这总督也不是一个有能力的人,尽快换了一个倒是好事。”

慕瑶见弘昼脸上似乎有异色,她眉眼一皱:“怎么?山西总督投靠了你?”

弘昼点点头。

他叹了一口气:“这人是一定换了的,只是该如何处置才是麻烦事。轻了容易让皇阿玛认为我任人唯亲,重了又容易让其他投靠我的人忧心忡忡。”

慕瑶倒是不觉得这有什么难的。

“那就按照法律来,不偏不倚就可以了。至于其他人……”

慕瑶笑了一下,“其他人有什么关系呢?他们还能投靠谁?弘历?与其担心这位山西总督倒了,其他人会怎么想。还不如想想该用谁顶上去。”

慕瑶眼睛半眯,饱含深意地看向弘昼:“你说,他们是在乎山西总督这个人呢,还是在乎山西总督这个位置呢?”

弘昼眼中闪过一丝明悟,他这段时间实在是太忙了,雍正几乎是用填鸭式的办法来让他处理政事,可惜东西一次性进入脑子太快,反而将脑袋搞糊了,不然这样简单的事情,他不至于看不清。

弘昼想清楚之后,便觉得自己神台清明,这么长时间以来渐渐压在心里的烦躁消散了。

他轻笑一声,然后黏在慕瑶身边,怎么赶都不肯直起身子来。

慕瑶嫌他烦,将手中的折子一丢,转身坐在榻上看看大清报了。

大清报,五天出一期,上面也没有废话,全是各种国家大事。

像是哪地遭了灾,朝廷是如何应对的,派了多少赈灾银和粮食等等。

虽然尽可能想要将其弄成人人都能看懂的东西,但是这上面的内容就注定了没多大可能。

这也注定了它的销量会逐日下滑。

最开始大家还都热情捧场,到了后来也会有官吏自发购买,可是渐渐的,大家发现不买似乎也没人来找麻烦。

哪怕五文钱不贵,他们也懒得买。

因此雍正逐渐看育苗报有些不顺眼。

毕竟,和大清报相比,育苗报似乎已经成长成了一个会下金蛋的鸡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