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1章 走上正轨(1 / 2)

明明还隔着一段距离,但汪淑竹确信,那是父亲和三哥,他们就站在那里,静静地等着她。

不是不想到城门接,只是今天是长安带队归来的日子,他们一大波人过去,难免喧宾夺主。

要是过去,恐怕也没有在这里等着来的快。

到时候堵住,都不知道什么时候能出的来。

她用了这么多年,终于走到这里。

明明一路走来,也没有很远。

父亲和她记忆里的形象很不一样,横在中间的是时间。

重逢的画面无论是什么时候看到,都能触动人心。

钟乐宛此刻也有这种感觉,她和长安她们也快一年不见了。

之前都是她们几个朝夕相处,这回真是想的慌。

两拨人稍作寒暄之后,就各自聊起来。

钟乐宛:“听说你们还去水师那边看过,感觉如何?”

说到这,汪子珊就有话说了。

“那的大炮,火铳可真是打到手软……”

说到火器,大家都很感兴趣。

该不该说,汪淑竹果然是镇北将军的女儿,她到边关之后,简直是如鱼得水,没有半点不适应和水土不服。

因为汪淑竹的加入,乌净澄身上的担子突然就轻了不少。

毕竟有几十年的管理经验在身,虽然这回的地盘比之前的都大。

但汪淑竹觉得,问题不大,只要办法好用就成。

这些年,她早就自成体系,有一套自己的方法。

对于边关来说,这种人才怎么都不算多,更何况,汪淑竹确实是经验丰富,没几天就不用人带了。

边城的管理涵盖许多方面,当地商会,物价调节,宏观上的一点调整,就有可能带来许多变化。

边城许多工厂都是直接由当地的管理部门建立,管理,不属于私人。

从这个角度来看,边城的掌控,可能比其他地方还好,经济命脉掌握在皇家手中。

汪淑竹也在这里接触到了一些概念,能解释她之前的疑问,原来,商队,交易能做这么多事。

草原上不是没有外族人在,但都已经不成气候。

现在还有大批外族人想着该如何得到进城居住的资格。

对他们来说,现在进城就是他们向上的渠道。

争又争不过,抢又抢不到,只能加入。

到城里生活就不用再挨饿受冻,听说,只要有一把力气,怎么着都不会饿着,里面的活很多。

再奋斗个几年,买房买地,就能脱离世世代代,那片只会让他们永远饿肚子的土地。

生活在草原上,各种生活物资,甚至药品都需要边城的行商带过来,或者到边城去购买。

他们只会养牛羊,而羊毛,羊奶,羊肉这些又卖给边城,再去换取需要的物资。

因为边城的开放,大家的生活都好过了许多,就算牛羊后面不景气,也不至于饿死。

换点粮回来,熬一熬,春天就又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