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3章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2 / 2)

国学新解释义 文熙哥 1899 字 2个月前

孟武伯一听,顿时傻眼,心想:“老师您这是耍我呢?还是真不知道啊?”但他毕竟是个有礼貌的学霸,于是又问了一次:“那,老师您能再说说吗?”

孔子微微一笑,说:“子路这小伙子啊,要是让他治理一个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保证军赋什么的都弄得井井有条。至于他仁不仁,我还真说不好。”

孟武伯听罢,心中暗自琢磨:“老师这是打太极呢,还是真觉得子路这小伙子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他不甘心,于是又问:“那冉求这家伙咋样?”

孔子眨了眨眼,说:“冉求嘛,如果让他管理一个有着千户人口的大邑,或者是个拥有百辆兵车的大家族,他肯定能把家务事打理得井井有条。至于仁不仁,我还是那句话,真说不好。”

孟武伯越听越觉得有意思,心想:“老师这是故意吊我胃口呢,还是真的对‘仁’这个概念有着深刻的见解?”他好奇心被彻底勾了起来,于是又问:“那公西华这小伙子呢?”

孔子哈哈一笑,说:“公西华啊,他要是穿上礼服,站在朝廷上,跟外国宾客打交道,肯定是一把好手。但说到仁不仁,我还是那个答案——不知道。”

孟武伯听完,彻底服了。他这才明白,原来老师并不是真的不知道,而是在用一种特别的方式告诉他:“仁”这个概念,并不是简单地用“是”或“否”就能回答的。它涉及到一个人的品格、修养、行为等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考量,不能一概而论。

而孔子这种“打太极”的回答方式,不仅展现了他深厚的智慧和对“仁”的深刻理解,还以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让孟武伯印象深刻。这种寓教于乐的教学方法,既让孟武伯学到了知识,又让他对“仁”这个概念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话说回来,我们生活中也常常会遇到类似的情况。有时候,面对一些复杂的问题,我们并不需要急于给出答案,而是可以用一种更开放、更包容的态度去面对它。就像孔子那样,用幽默和风趣的方式去引导别人思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领悟生活的真谛。

所以啊,下次当你遇到类似的问题时,不妨也试试孔子的“太极”功,用一种幽默风趣的方式去回答它。说不定,你也能像孔子那样,让人在笑声中领悟到生活的智慧和真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