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6章 子游为武城宰。子曰:“汝得人焉尔乎?”(2 / 2)

国学新解释义 文熙哥 1963 字 2个月前

那么,这澹台明灭究竟有何过人之处呢?孔子追问之下,子游给出了这样的描述:“此人行不由径,意思是他从不走捷径,总是规规矩矩地按照正道行走。而且,除非有公事要办,否则他从来不会踏进我的办公室。”

这可就让人好奇了,这澹台明灭究竟是何方神圣?为何能得到孔子和子游如此高的评价呢?

其实,澹台明灭的“行不由径”并非偶然。在那个时代,社会风气浮躁,很多人为了追求利益,不择手段,甚至走上了歪门邪道。然而,澹台明灭却坚守自己的原则,始终如一地按照正道行事。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显得尤为珍贵。

而“非公事,未尝至于偃之室”则更是体现了他对权力的敬畏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在那个时代,很多官员都热衷于结交权贵,以谋求更多的利益。然而,澹台明灭却不为所动,他始终保持着清正廉洁的品格,不为一己私利而违背原则。

这种品质在当时的社会中无疑是一股清流。孔子听闻后,不禁赞叹道:“这就是我所追求的正直之士啊!”

那么,为什么澹台明灭能够坚守这样的品质呢?其实,这与他的成长经历有关。据说,澹台明灭自幼家境贫寒,但他却从不怨天尤人,而是凭借自己的努力和才华,一步步走上了仕途。在这个过程中,他深知权力的诱惑和危险,因此始终保持着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原则。

同时,他也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作为一名官员,他不仅要为百姓谋福利,更要为国家的繁荣稳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权力的敬畏之心,不为个人私利而违背原则。

这种品质在当今社会同样具有重要意义。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面临着越来越多的诱惑和挑战。然而,只有那些能够坚守原则、不为利益所动的人,才能够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立于不败之地。

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正直和廉洁不仅是个人的品质问题,更是社会风气和道德水准的体现。只有当越来越多的人都能够坚守原则、廉洁奉公时,我们的社会才能够变得更加美好和和谐。

因此,我们应该向澹台明灭这样的正直典范学习,不仅要在自己的岗位上尽职尽责、清正廉洁地工作,更要时刻保持对权力的敬畏之心和对自己的严格要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有价值的人,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让我们再次回到武城的那位“怪人”澹台明灭身上。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正直和廉洁,成为了我们心中的楷模和榜样。让我们一起向他学习,成为一个有价值、有道德、有担当的人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