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臣请陛下赐一柄尚方斩马剑,杀掉其中一名奸臣,以激励其他大臣。”
“汉成帝就问他拿剑杀谁?”
“朱云说杀你老师安昌侯张禹。”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你杀我爸爸那还得了?”
“汉成帝就生气了当即就要把朱云处死。”
“朱云犟脾气也上来了,死死地抱住殿前栏杆,不肯就范。”
“挣扎之下,手劲很大的他把栏杆折断了。”
“于是,一个成语诞生——朱云折槛。”
“夸他敢于直言进谏。”
“从汉朝到元朝都没有先斩后奏的例子。”
“直到明朝,可以砍人了,但只能砍低阶官员。”
听泉砸吧砸吧嘴:“那感觉没啥用啊!”
【手劲大也有可能是豆腐渣工程】
【柱子的九族保不住了】
【后来呢后来呢,朱云死了吗剑给了吗】
【没死也没给,左将军辛庆忌出来缓解这事就不了了之了】
【明代尚方宝剑砍人也要走钉钉审批】
“其实就是古代皇帝收藏在尚方的剑。”
“这个尚方也叫上方,掌管制造供应御用器物的官署。”
“是平民百姓对正义和忠良的寄托与期待。”纪由说:“古典戏剧中就很多这样的剧情。”
“就慢慢流传下来了。”
【古代的百姓是真的惨】
【确实,拥有2000多年最长帝制的地方,和君主告别得最彻底,最决绝】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纪由小心翼翼地从锦盒中抽出一卷微微泛黄的拓片,“给你们瞧瞧这个,从石碑上拓印下来的。”
他轻轻抖开拓片,接着介绍道,“嘉佑石经,那可是北宋学霸们的终极教辅资料,跟咱们现在的《五年高考三年模拟》差不多!”
说着,纪由缓缓翻开拓片,只见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篆、真二体的碑文,字迹工整而又苍劲有力。
“这可是仁宗朝的时候,召集了全国的书法家,精心刻成的巨型石碑。”
他手指着拓片,兴致勃勃地讲解,“这石碑就竖在当时国子监的门口,就跟咱们现在大学门口那些热门的打卡点差不多,是个标志性的存在。”
“里面的内容涵盖了九经,分别是《易》《书》《诗》《周礼》《礼记》《春秋》《论语》《孝经》《孟子》,全是儒家经典中的经典。”
【趋之若鹜的宝贝啊】
【宋朝不是有活字印刷术吗,为啥还要刻石经】
听泉仔细端详着拓片上的字迹,眼中流露出一丝赞叹:“宋代的书法确实名不虚传,篆书透着古朴典雅的韵味,楷书则显得端庄秀丽,两种字体相互映衬,极具艺术价值。”
纪由点了点头,“北宋时期,文化教育事业迎来了蓬勃发展的黄金时期,儒家思想更是受到了高度的重视。”
“为了规范儒家经典的文本,提高经学教育的质量,宋仁宗特意下令刊刻了这石经。”
“上面可有好几万字呢,石头比纸张更好保存。”
“这倒是,活字印刷有石经也要用。”听泉说:“我估计当时拜这个石头的大有人在吧。”
“这我就不太清楚了。” 纪由微微摇了摇头,紧接着说道,“不过,我可以给你们看看宋代极简美学的天花板之作。”
话一出口,他便开始认真地戴上手套。
听泉见状,微微一怔,脸上露出些许吃惊的神色,忍不住问道:“神总,这是要拿什么宝贝?”
这可是他头一回见到纪由如此郑重其事地戴手套。
纪由戴上洁白的手套,小心翼翼地捧出一件陶瓷器物,神情庄重地介绍道:“北宋定窑白瓷孩儿枕。”
他顿了顿,接着详细描述起来,“这瓷枕整体呈现出孩童伏卧在榻上的造型。”
“孩童背部便是枕面,长衣长裤,外面还套着一件背心,脑袋一侧靠在交叠的双臂之上,一只手握着一个精致的绣球,两脚微微抬起。”
“这瓷枕的釉色温润如玉,质感极佳。”
“头和身体部分是分别通过左右合模相接,而后再精心剔刻出孩童的面容。”
“长衣下摆的朵花、背心上的球形纹,以及榻座上的云螭纹都是采用模印的工艺,而背心背部的缠枝牡丹纹则是通过刻划而成。”
“工艺精湛至极。”
听泉盯着瓷枕,不禁赞叹道:“这也太白了,看上去真的好像玉石一样,质感太棒了!”
听泉好奇地问道:“神总,试过吗?这瓷枕枕在头上舒服吗?”
“有点硌得慌。” 纪由解释道,“其实古代也有软枕头,只是没怎么保存下来罢了。”
“夏天使用瓷枕,主要是为了清凉。”
“人在入睡之后,头部温度会升高,而这种硬枕有助于更好地入睡。”
“而且古代女子的头发很长,要好好打理那一头长发可不是件容易的事,每天梳发都得早早起床,花费不少时间和精力。”
“睡觉的时候,长发更是个累赘,有了这瓷枕,女子们就不用在睡觉前把发髻完全拆掉了。”
【古代人头发长又多,光头谁也受不了】
【现在的老一辈用的很多,很常见啊,我小时候还用呢,现在用不习惯了】
【枕头越硬脖子越软】
【瓷枕是冥器!】
【扁头不会就是枕这玩意枕的吧】
【半夜看见他,还不够吓人呢】
【感觉这是给新婚夫妻配的枕头,盼着生娃应该】
纪由将其他定窑瓷器一一展示在众人面前,眼中满是欣赏,感慨道:“精美绝伦!”
他轻轻拿起一件瓷器,指着细腻的瓷身说道,“‘定州花瓷琢红玉,颜色天下白’,在宋代五大名窑之中,汝窑、官窑、哥窑、钧窑皆属于青瓷系。”
“唯有定窑独树一帜,属白瓷系,别具一格。”
他又拿起一件带有芒口的瓷器,细致地讲解着:“大家看这些芒口,这是采用了覆烧工艺,所以碗沿处是不施釉的。”
说着,纪由伸出手指,轻轻敲击碗边,只听一声清越的声响在空气中回荡。
“定窑瓷器可不仅仅是在国内备受推崇,它们还通过大运河的水路,远销海外,在当时那可是价值连城,贵得很。”
“定窑的历史十分悠久,自唐代开始创烧,历经岁月的沉淀,到了宋金时期更是达到了顶峰。”
“白如玉,声如磬。”
“定窑的刻花、印花、剔花工艺,更是意义非凡,它们结束了陶瓷没有装饰的历史,让陶瓷艺术焕发出了新的生机与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