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2章 底气(2 / 2)

危急关头,杨文广临危受命,带领着英勇善战的静塞军,在瓦桥关展开了一场殊死抵抗。

他利用新修建的水坝,果断下令开闸放水。

拒马河的水位在一夜之间陡然暴涨三丈,浑浊的河水奔腾咆哮,如同一条愤怒的巨龙。

辽军的重甲骑兵在这突如其来的洪水中,顿时陷入了深深的泥沼之中,动弹不得。

就连辽军的先锋铁林军,也在这场混乱中损失惨重,折损了三千精锐之师。

尽管前线取得了这样一场难得的胜利,但东京城里依旧人心惶惶。

这些年来,国家在改革之下一天天变好,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事实。

就连一向以宽厚仁和着称的宋仁宗,也在局势的逼迫下变得强硬起来。

但打了太多次败仗,众人心中也没什么底气。

出谋划策的睿亲王不见踪影啊!

国家因为谁变好的?睿亲王啊!

他不在怎么能有底气?

但没办法,只能赶鸭子上架了,要是等睿亲王回来发现他们投降纳贡也是死。

辽国使者手持国书,毫无顾忌地径直闯入了垂拱殿。

他满脸嚣张之色,当场就将象征着景德盟约的玉碑狠狠地砸了个粉碎,随后大声叫嚣道:“南朝违背信用,必须以燕京为两国边界!”

在座的各位大臣那都是经过调教的,没在怕的。

他们不能佩剑,上去就是拳打脚踢在朝堂上上演全武行。

大臣们心中都憋着一股气,平日里被睿亲王欺压那是为了国家的发展。

可如今被这些蛮夷之人欺压,谁能忍受得了?

真当他们大宋无人,好欺负不成?

再说了,辽国本来就没在战场上占到便宜,如今还敢派使臣来挑衅,简直就是活腻歪了。

战事一触即发。

向辽国缴纳岁币52年,西夏缴纳岁币13年的大宋站起来了。

西夏想趁宋朝和辽国对峙的机会捞一把,西北边境的烽火台接连点燃。

李元昊的孙子谅祚亲自带兵出征,十万擒生军越过无定河。

可没想到,宋军新设的“水泥堡”群,像一道坚固的屏障,把他们挡在了横山之外。

狄青的儿子狄咏,带着磁针火药罐,趁着夜色偷袭西夏大营。

党项铁鹞子的战马受到惊吓,四处乱窜,西夏大营顿时乱作一团。

一旦做对一件事情,一直做对就很简单了。

三司使包拯想出了一个对付西夏的办法,他下令封锁盐路。

这一招可真狠。

西夏国库才三个月就见底了。

灵州城里的盐价疯涨,一匹河西骏马,只能换半斤粗盐。

1党项贵族没办法,只能偷偷派使者来,请求宋朝重新开放2榷场。

————————

1党项:党项族是古代西北族群,属西羌族的一支,也称“党项羌”。

西夏政权以党项贵族为核心,但吸纳汉族官僚。

党项族是西夏的建立者和统治主体,西夏则是党项族政治、文化发展的最高形态。

2榷场:宋辽金元时期位于民族政权交界地区所设的互市市场。

场内贸易由官吏主持,除官营贸易外,商人须纳税、交牙钱、领得证明文件(关子、标子、关引等)方能交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