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上,团队成员们各抒己见,意见出现了明显的分歧。有人建议立刻抛售“曙光科技”的股票,及时止损,减少损失;有人则认为“曙光科技”的技术实力依然存在,此次股价下跌主要是受行业负面消息的影响,市场过度恐慌,此时抛售无异于割肉,应该继续持有,等待市场回暖。
“我认为,”李明站起身来,目光坚定地扫视着众人,分析道,“‘曙光科技’的技术优势并没有改变,这次股价下跌主要是受行业负面消息影响,市场恐慌过度。我们不仅不能抛售,还要抓住这个机会,继续增持。”李明详细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他认为“曙光科技”的技术实力和发展前景并未因这次危机而改变,市场的恐慌只是暂时的,当恐慌情绪消退,股价有望回升。此时增持,不仅能降低平均成本,还能在未来获得更大的收益。
最终,团队经过深入讨论,决定听从李明的建议。李明决定再投入1亿资金,对“曙光科技”进行增持。张峰再次肩负起交易操作的重任,此时市场上一片恐慌,卖盘如汹涌的潮水般不断涌出,股价还在持续下跌。
张峰坐在交易台前,深吸一口气,努力让自己镇定下来。他紧紧盯着屏幕,以每股3.8元的价格开始买入。由于卖盘太多,买入操作相对顺利,但张峰清楚,每一次下单都伴随着巨大的风险。他不断调整买入节奏和价格,时而快速买入,时而等待股价进一步下跌。
在买入过程中,股价仍在不断波动,有时会出现短暂的反弹,但很快又被汹涌的卖盘打压下去。张峰凭借着丰富的经验和敏锐的市场洞察力,巧妙地把握着买入时机。最终,成功以均价每股3.5元增持了2800万股,共花费0.98亿资金。
在完成增持后,李明和团队成员们继续深入研究“曙光科技”的技术和市场前景,与公司管理层共同商讨应对策略。他们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的可靠性和透明度,邀请权威机构进行技术检测和认证,以证明公司技术的实力。同时,积极与客户沟通,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渠道,向客户详细介绍公司的技术优势和发展规划,消除客户的疑虑。
李明还利用自己在媒体界的人脉,通过权威财经媒体发表对人工智能行业的客观分析,呼吁市场理性看待这次危机,不要过度恐慌。他指出,个别企业的问题不能代表整个行业,人工智能作为未来科技发展的重要方向,其前景依然广阔。在“启明星”和“曙光科技”的共同努力下,市场对“曙光科技”的信心能否逐渐恢复,股价又能否止跌回升,一切都还是未知数,但他们都在为那一线希望全力以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