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8章 皇帝手段:灭其国,毁其文字(第一(1 / 2)

第698章 皇帝手段:灭其国,毁其文字(第一更)

永惟十一年。

正月新春,长安欢庆。

初九,两仪殿中一派肃然。

朝中所有在宰相,六部尚书,九寺寺卿,军中所有大将军将军,全部在列。

“吐蕃要派使者来长安觐见。”李承乾放下手里的奏本,侧向看向长孙无忌道:“舅舅怎么看,自从那五万两黄金全部送入大唐之后,吐蕃很久没有派人专门来长安了,这一次他们想干什么”

长孙无忌站出拱手,认真的道:“陛下,应该是高句丽的事情,让吐蕃人察觉东岛的事情已经接近尾声,大唐可以转向西顾,所以他们才派人过来看看。”

“新罗的事情,连长安城中也没有多少人知道,所以,他们应该还没有察觉到新罗的事情。”李承乾微微抬头,说道:“所以应该是新罗杀入平穰的消息,被吐蕃人知晓了,达玛仁增如今为吐蕃国相,猜到这些并不难。”

“松赞干布为吐蕃赞普时,麾下有七贤臣,甚至禄东赞都不过是其中之一而已,这些年,虽然老一辈的人物死的死退的退,但是年轻一辈已经逐渐的成长了起来,尤其是达玛仁增还活着,这是个能屈能忍的老家伙。”长孙无忌面色凝重的拱手。

松赞干布死的那几年,是达玛仁增稳定住了吐蕃的局势,给年幼的芒松芒赞争取了成长的期间。

而在这之间,大唐成功的平定了西突厥,还有高句丽和新罗,只剩下一个百济,年内就能平定。

虽然说大唐依旧还要费大量的精力,来治理消化这些国家,但大唐已经逐渐的能腾出手来应对吐蕃的威胁。

虽然距离大唐完全准备好灭吐蕃,还需要几年的时间,但这不妨碍吐蕃人提前感到不安,提前来试探大唐的虚实。

“刺探虚实。”李承乾微微抬头,看向群臣道:“众卿说说吧,此事,大唐该如何应对”

群臣一阵寂静,最后,李勣站了出来,拱手道:“陛下,大唐即将空出手来是不争的事实,同样,大唐这些年对吐蕃的觊觎,吐蕃人也心知肚明,所以臣以为,这些该遮掩遮掩,但却要在这些之下,留出一些,让吐蕃人放松。”

“细说!”

“喏!”李勣躬身,想了想,他继续说道:“陛下,大唐要灭吐蕃,最大的问题依旧是高原瘴。

这些年,虽然在不停的培养能够适应高原瘴的士卒,但实际上,人数依旧不够理想,还有逻些还位在高原深处更高的地方,那里高原瘴更重。”

殿中群臣神色肃然起来。

李勣和梁建方这几年在西昌州和东西吐谷浑,阎立本在岐州,李德謇在兰州,房仁裕在沙州,还有李道宗在剑南道,王仁祐和卢承业在松州,最后还有顶在通天河的李君羡,这些年军中士卒来回调动,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高原环境。

可即便是如此,训练出来的士卒也远远不够。

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李承乾开始在东西吐谷浑,东西突厥,党项,招收大量的外族忠诚士卒成为府兵,用于将来对吐蕃的作战。

可即便是如此,用来击败吐蕃或许够了,但是距离灭亡吐蕃,甚至是治理消化吐蕃,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所以,臣以为,应当让吐蕃知道这一点,甚至让他们知道大唐对此的准备严重不足,甚至不足以在高原深处开战。”李勣神色冷冽,然后轻声说道:“这样,他们就会放松。”

“但也有可能是他们以此,会在高原深处布置陷阱,引诱大唐杀入。”长孙无忌转身看向李勣,神色严肃。

“不错,朕虽然知道和吐蕃在高原深处必有一战,但还是希望在此前能让高原之下,最大程度的杀伤吐蕃人的主力。”李承乾轻轻敲敲御案,然后认真的说道:“不然,朕宁愿等。”

大唐远比吐蕃要强大,在高句丽,百济和新罗,还有西突厥被逐渐消化的时候,大唐所能储存的战争潜力,远比吐蕃要增长的快,时间越长,大唐准备的越充分,和吐蕃之间的差距就越大,将来就越容易灭亡吐蕃。

“从容和耐心,是陛下最大的利器。”李勣拱手,说道:“只要让吐蕃明白这一点,他们就会恐慌,因为时间不站在他们那一边。”

殿中一时间静了下来,所有人都惊讶的看着李勣,这手段不错啊,不过怎么有些熟悉的味道。

“便这样吧,此次吐蕃人到长安,英国全权处置。”皇帝带着轻笑的声音传来。

群臣顿时恍然,这种仔细算计的手法,不正是皇帝一贯最精通的吗

好你个李勣,真会拍马屁啊!

李承乾坐在御榻上,看着李勣退回班列,持笏站立,李承乾这才看向群臣道:“吐蕃人的事情暂且按下,如今朝中最大的事情,还是要将东岛三国的事情彻底安置妥当,如今已经走到了最后一步,大意不得。”

“喏!”群臣神色肃然起来。

“如今已经开年,春天里,路上可以慢慢来,但海运已经可以启程了,眼下时节,是时候将大唐登州和扬州所有水师全部派往百济,一举灭国百济了。”李承乾拳头轻轻的在御案上砸了一下。

“砰”的一声,声音在整个大殿回响。

“喏!”群臣凛然拱手。

“一旦百济灭国,便是整个东岛归唐之事。”李承乾转身看向长孙无忌,问道:“舅舅,此事必须筹备妥当,朕可不想因为行事疏漏,而被史家诟病。”

“臣领旨。”长孙无忌平静的拱手。

殿中群臣低头之间,一时间有些好笑,现在这个时候想到脸面了,早干什么去了。

李承乾没有理会群臣,继续说道:“三国归唐在即,很多事情不能到时候再准备,尤其是三国归唐之后的地方官任用,丝毫马虎不得,舅舅,此事准备的如何了”

“人选已经大体挑选完毕。”长孙无忌想了想,拱手道:“敢问陛下,到时,三国,整个安东,还有辽东,该如何划定都督府和相应州县”

“以朕想来。”李承乾抬抬头,说道:“当设安东大都护府,以平穰为治所。”

“喏!”群臣肃然拱手。

“设四个都督府,江北都督府,江南都督府,滨海都督府和东山都督府。”李承乾看向群臣,说道:“诸卿都能听明白朕说的是哪里吧”

“大同江以北为江北都督府,大同江以南为江南都督府,百济临海为滨海都督府,新罗在山中为东山都督府。”长孙无忌拱手,说道:“陛下之意,是要永远不再出现高句丽,百济和新罗三个名字。”

“不错。”李承乾点头,说道:“灭其国,毁其文字,全面推行唐文,以文教治理四都督府,百年之后,便不会再有任何人记得那里曾经有高句丽百济和新罗的领地,只会记得,那里是大唐领土,自古以来都是大唐领土。”

“那里本来自古就是中原天下!”李义府站出,平静的拱手。

“呵呵!”李承乾笑了,点点头,说道:“此事李卿负责吧。”

“臣领旨。”李义府肃然拱手。

群臣看向李义府的眼神中不由得带上一丝钦佩。

这种话也能坦然的说出来,不愧是人猫。

“江北都督府,分三州,菟州,北菟州和东菟州。”李承乾稍微点点头,说道:“东菟州为江北都督府东部山区一带。”

群臣当中不少人已经敏锐的意识到了皇帝对于安东大都督府各地山区的重视。

“江南都督府分五州,平穰州,南浦州,清海州,中川州和高山州。”李承乾轻轻敲敲桌案,说道:“中川州为羁縻州,让安东大都督探查清楚,究竟有多少百姓,不愿意归附大唐,全部迁往中川州,重税重役少兵,多提防。”

“喏!”群臣肃然拱手。

他们已经清楚了皇帝的意思,不愿意归附大唐的,就逼在一州,以重税重劳役逼其造反,然后一举清洗。

“等个三五十年,若是他们屈服了,然后减免重负,让其归心大唐。”李承乾突然间停顿了下来,一个念头突然在他的脑海中闪过,他现在的做法,怎么有点像朝中对待河北和江南的做法。

先帝和高祖皇帝这么多对待河北和江南,不会也是在对他们进行驯化吧。

李承乾将这点记下,收回心思,继续说道:“滨海都督府分三州,滨海州,东川州和南川州,以东川州为羁縻州,东山都督府分两州,东山州和山海州,以山海州为羁縻州。”

富饶平旷之地多为大唐直属州,而地形复杂不易治理的地方多为羁縻州。

区别对待,分类而治,尽可能多的快的让一部分东岛百姓归入大唐,然后用他们来治理剩下的。

“至于更具体的州县划分,舅舅和吏部,兵部一起研讨。”稍微停顿,李承乾说道:“想要让东岛三国百姓人心归入大唐不易,朕的想法,是将那些最愿意归入大唐的百姓聚集在富饶之地,以他们为榜样,吸引整个东岛的人心。”

“臣等恭领圣训!”群臣肃然拱手。

李承乾神色平静下来,继续说道:“朕的态度只有一点,那就是跟着大唐的,能吃饱能吃好,不跟着大唐的,去挨饿吧,朕相信,饥饿最是能够摧毁人心,或许不出十年,那些中川州,东川州和山海州的愚顽之辈,要么饿死累死,要么主动要求归附大唐,届时,整个安东大都护府,将再无二心之人。”

“陛下圣明!”群臣凛然拱手。

“退朝。”

……

武德殿中,整个安东大都护府的地形沙盘摆在东殿之中。

长孙无忌站在李承乾身侧,拱手道:“陛下,臣以为想要让整个三国百姓最快融入大唐,必须要先彻底抵定高句丽的人心,而想要让高句丽人心彻底归附大唐,那么就必须要让他们对高宝藏最彻底的失望,所以臣希望能够将高宝藏送回平穰。”

“哦!”李承乾微微侧身,脸上带着一丝疑惑。

“臣在想,想要让东岛三国在礼法上,不被人挑出错来的归入大唐,那么必须要让高宝藏回去。”

长孙无忌深吸一口气,说道:“让高宝藏在无数平壤百姓的眼中,赤膊坦胸,一手持王印,一手持户册,然后过大同江,将整个东岛三国全部献于大唐,献于陛下,将能最彻底的摧毁三国民心。”

李承乾手微微停顿,问道:“可以做到吗”

“可以!”长孙无忌点头,说道:“臣和苏勖有所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