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伦,端木翔,宋成昊望着秦凌,也满脸讥笑。
白初雪也觉得秦凌有点儿飘了。
还真以为自己懂点儿武术功底,表演了一支剑舞,就觉得自己比人家从小练舞,上过专业院校,有名师指点的于敏行强了。
顾羽正想替秦凌打个圆场,说一下自己对第三场戏的“想法”,但她还没开口,就听开始秦凌侃侃而谈。
“第三场‘同窗三载’这场戏,我觉得可以从‘琴,棋,书,画’和‘衣,食,住,行’上进行体现两人之间感情的不断升温。”
“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两个人在舞台上,表演面对面弹古琴,弹上一段,两人就可以去到舞台中间,随古琴声共舞一曲。”
“再比如‘棋’这一段,可以从棋院借两个挂在墙上的棋盘,然后梁山伯和祝英台,可以拿着棋子做道具,两人可以在自己的棋盘上落子,也可以互换棋盘落子,期间穿插舞蹈表达两人之间的感情增进,比如两人去向对面棋盘上落子时,在中途相遇时,也可以共舞一段。”
“其他像‘书,画’和‘衣,食,住,行’也可以做类似的舞蹈表演。”
秦凌一说完,排练厅的所有人都愣住了。
尤其是顾羽,于敏行和舞蹈演员,望着秦凌更是满脸惊异。
因为秦凌的‘点子’真的让他们眼前一亮。
李素燕更是傻了眼。
她没想到秦凌居然真说得出来!
白初雪望着秦凌也一脸讶然。
没想到秦凌并不是为了故意贬低于敏行,而是真的有奇思妙想。
顾羽惊讶过后,望着秦凌满脸惊喜。
她本来就没期待秦凌在编排舞蹈方面会有什么创意,所以一开始询问众人想法和建议时,根本就没看秦凌,没想到她的凌哥,是真有“点子”!
于敏行听了秦凌的创意,脸色难看。
他本来是想让秦凌出丑的,没想到秦凌居然真的说出了一个比他那个点子,要更加出彩的创意。
在排练厅入口,观看秦凌和顾羽编排舞蹈的苏瑾瑜,听了秦凌的创意,眼神赞许,说了一句。
“这创意不错。”
苏瑾瑜身旁的魏淑华也面带微笑,点点头,表达了对秦凌创意的肯定。
“不错。”
顾羽为了不让于敏行难堪,笑着继续开口。
“第四场戏梁山伯送祝英台这一段,我的想法是借用“伞”这个道具,比如梁山伯和祝英台最后依依惜别时,梁山伯想给祝英台撑伞,祝英台却想淋雨,于是梁山伯追,祝英台躲,两人借伞跳一支舞,最后梁山伯打着伞,两人在伞下分别。”
秦凌,于敏行和其他演员听了顾羽编排舞蹈的思路,都纷纷点头。
顾羽见得到了秦凌的认同,心情愉悦,继续说道:
“第五场戏可以做一个双层舞台。让梁山伯父母在一层舞台,祝英台父母在二层舞台,表达两家的门户并不对等。”
“接下来可以让祝英台在二层舞台跳舞,梁山伯在一层舞台同跳一支舞,表达两人情意虽然相通,但是却不能在一起。”
“第六场戏也要做一定的改编,比如先让梁山伯和祝英台在舞台上先是共舞,然后分离。
“第七场戏可以借助话剧《梁祝》的模式,进行“同台双幕”的设置。”
秦凌,于敏行和其他舞蹈演员,听着顾羽的想法设计,都频频点头。
“第八场戏化蝶,我的想法是先是由祝英台独舞,祝英台投坟之后,梁山伯和祝英台再出来共舞一曲。
顾羽说完了自己的想法,编舞也就正式开始。
第一场舞蹈,由顾羽作为主角,燕京舞剧院的舞者们,配合顾羽表演了一出“围追堵截”的舞蹈。
第二场舞蹈“草桥结拜”,顾羽邀请秦凌上台,一边编排舞蹈,一边教授秦凌怎么跳。
顾羽先做了一个舞蹈动作,让秦凌跟着她学。
秦凌按照顾羽依葫芦画瓢,做了和顾羽同样的一个动作。
顾羽笑着摇摇头,又做了一遍“旁提”,给秦凌看。
“凌哥,你胳膊和腿这样摆。”
秦凌跟着顾羽,又再次学了一遍。
“这样?”
顾羽笑着摇头。
“不是,这样。”
“这样?”
“唉呀,不是,我教你。”
顾羽走到了秦凌身后,教着他摆臂,动腿。
“这样,对,就这样……”
秦凌像提线木偶一样,被顾羽在背后不断纠正自己的步伐,神态,神韵。
时不时的秦凌就感觉到有两处柔软,抵在自己背上,手臂上。
本来古井无波的心境,顿时就变得心猿意马。
左伦,吕天佑,端木翔看到顾羽,贴身教授秦凌舞蹈,对于秦凌都嫉妒地发狂。
宋成昊也满脸艳羡。
白初雪脸带微笑,看上去并没有因为顾羽教授秦凌舞蹈时的亲密动作,而有什么不悦。
但实际上她牙齿都快要咬碎。
于敏行望着秦凌满脸阴郁,双手握拳。
以前顾羽也编排过舞蹈,教授过其他舞者,但从来都没有这么“贴身”教学过。
学完第二场舞蹈,秦凌感觉到身体已经微微发汗。
不是学舞蹈累的,而是顾羽贴身教授自己,让他的心神一直都紧绷。
第三场,第四场,第五场,第六场舞蹈,顾羽编排完毕,第七场“山伯之死”,顾羽给自己秦凌各自设计了一场高难度的个人舞蹈。
第八场“化蝶”是一场双人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