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陈孝意、王仁恭、李靖、刘武周……(2 / 2)

隋唐上将军 下雨我带刀 1689 字 22小时前

李世民这时候,趁机把伏子厚与李老的关系说出来。

闻言。

陈孝意神情一变,一脸惊讶的看向伏子厚,开始打量起来。

伏子厚正疑惑之际,李世民便把陈孝意与李老的关系说出来,当年陈郡丞,虽然与李老没有师徒之名,但陈郡丞曾言自己也算是李老的半个门生。

早些年,苏威担任太守时,想要杀死一个人,陈孝意直言阻拦,在苏威动怒的情况下,陈孝意直接脱下衣服,让苏威杀死自己,把苏威逼得无可奈何,这才放过人。

世人只知晓从此之后,陈孝意得到苏威的欣赏,苏威晋升纳言后,在朝廷便把陈孝意提拔为侍御史,但世人不知的是,昔日陈孝意要保住的那个人,正是李老的门徒。

“还有此事……”

听到李世民的话,不仅仅是伏子厚没想到,连王确、张伦等人,也是第一次听说,陈孝意与李老之间,还有这层关系。

对于陈孝意,王确、张伦几人只清楚,皇帝杨广十分信任与器重陈孝意,以至于此前陈孝意的父亲病故,皇帝不等守丧期满,便派遣陈孝意前来雁门担任郡丞,可见在皇帝杨广心里,有多么信任陈孝意。

在昔日陈孝意没有来到雁门郡之前,雁门贼寇横行,官吏贪赃枉法,而陈孝意一来雁门,便领兵平乱,大力整顿官吏,抓的抓,杀的杀,如今深得雁门百姓人心。

“先进去再说!”

陈孝意点点头之后,看着一脸错愕的伏子厚,笑着说道。

李世民见状,抬手行礼。

伏子厚这才回过神,连忙跟着行礼,随后让胡靖渊、殷天纵带着将士入城。

……………………

雁门城内。

随着突厥大军退回北方,马邑郡的太守王仁恭,郡丞李靖,建节尉刘武周,以及雁门郡镇守崞县的虎贲郎将王智辨,全都来到雁门城内,一起商议对付太原郡内,甄翟儿贼寇大军的事情。

建节尉是正六品,比伏子厚的奋武尉,大一级,伏子厚是从六品。

不过因为是伏子厚、李世民二人率领骑兵,击溃突厥大军,缴获三万多匹战马,故而在议屋内,对于从六品的伏子厚,以及尚无官职的李世民,谁都不会轻视这二人。

陈孝意、王仁恭、李靖、刘武周、王确、张伦……

伏子厚在议屋内,看着这些人,历史中的名将、乱臣,以及悲情人物,全都聚集在一起。

“就按照世民的谋划,由马邑、雁门派兵,截断贼寇粮草!”

李靖看着众人,指着地图开口说道,赞同李世民的建议。

而在众人商议之时。

议屋上方,传来雨水落在瓷瓦密密麻麻的动静,一场大雨突然而来。

王仁恭、陈孝意、刘武周,乃至李靖等人,全都没有放在心上,一场雨而已,都在屋子里,又不会淋到自己。

唯有李世民听到这雨水的动静,一脸诧异,在众人身后,带着好奇的摸样,碰了碰伏子厚。

“子厚,你还善观天象”

李世民小声问道。

不能不怪李世民惊讶,毕竟之前在天气明媚的时候,伏子厚就开口说要下雨,还说是大雨,如今大雨真的袭来,听到这形如暴雨的动静,怎能不让人惊讶。

在古代,除了一些方士,只有朝廷内的钦天监,才会观察天象,推算节气,制定历法,等到隋朝时,废除钦天监,由秘书省所属太史曹负责,大业年间,又由皇帝杨广改曹为监,名叫太史监。

这观察天象可是一个不得了的本领,很多人穷尽一生研学,还要有老师指引,方才在中年甚至是暮年时才能掌握。

而这个本领,对于一个领兵的将军意味着什么,李世民十分清楚,就连李世民每每想到这个本领都有些心热。

昔日李世民不是没有研学过,可无论如何研学,也不过一些皮毛,甚至连皮毛都算不上。

伏子厚才多大,居然就会观天象!

“会一些!”

伏子厚见到李世民惊讶的眼神,吃惊的模样,轻声说道,示意李世民无需太过惊讶。

看着李靖!

对比后世那个流传千古的唐初名将,此刻李靖还没有历史中的那般意气风发,倒也不能怪李靖,实在是皇帝杨广太能折腾,把天下兵马折腾够呛,在北方不仅仅是太原郡、雁门郡、马邑郡缺乏兵马,就连在三郡中间的楼烦郡都是如此。

要知道楼烦郡可是有汾阳宫,杨广不少妃子、美人都在那!

刘武周起兵反隋后,攻下雁门郡的第一件事,便是夺下楼烦郡,把杨广的美人送给突厥,换取突厥的支持。

而被隋朝压迫那么多年的突厥人,自然都不会拒绝。

想到这里,伏子厚又忍不住看向刘武周,刘武周魁梧壮硕,长须方脸,给人一股坦坦荡荡的感觉,可不管从后面与王仁恭的侍婢,也就是爱妾私通一事,还有举兵起事来看,可不是一个安分守己的人。

想到陈孝意与李老的关系,伏子厚有些担心,会出现意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