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所做的一切,上对得起列祖列宗,下对得起子子孙孙。”彭茂邦的情绪激动了起来,“百年前,中华民族没在敌人的铁蹄下灭亡,现在,中华民族也不会在列强的围剿下倒下。终有一天,全世界都会知道,一个生息繁衍了五千年的民族绝不是二等民族,而是最优秀的民族”
“这就更需要我们无私的奉献。”
彭茂邦点了点头,“我想通了,是不是配角并不重要,只要能够发挥重要作用,就算跑龙套也没问题。”
纪佑国呵呵一笑,说道:“跑龙套,怎么也轮不到我们的总参谋长。”
“话可不能这么说,各个角色的戏份不同,跑龙套也算是上场演员嘛”
“老彭能够想通,我就万事无忧了。”
聊了一阵,王元庆带着赵润东与潘云生来到了书房。
“我就说嘛,老彭不在总参谋部,肯定跑老纪这里来改善伙食了。”见到元首与总参谋长有说有笑,外长也是满面春风,潘云生就肆无忌惮的开起了玩笑。
“什么改善伙食晚饭我还没有吃饱呢”正在兴奋头上的彭茂邦也没计较那么多。
“没吃饱好说,难不成,我还让总参谋长饿着肚皮开会”纪佑国把王元庆叫了过来,“让厨房准备几样小炒,酒就不要了。”
“没酒怎么行”
“那就来几瓶啤酒。”纪佑国没跟彭茂邦罗嗦,对王元庆吩咐道,“另外准备些糕点水果,重新泡几杯茶。没有要紧事情,别让人来打扰我们。”
不多时,王元庆就带人把饭菜送了过来。
彭茂邦忙着安抚快要造反的五脏六腑时,纪佑国向赵润东介绍了情况,说明了他的基本想法。
与纪佑国预料的一样,赵润东并不反对以经济打击为主的战略决策。
剩下的问题,就是怎样将军事打击与经济打击结合起来了。
卷三 东海惊涛
第22章 元老
7月13日,刚刚有所缓和的中日关系再起波澜。
当天上午,共和国外交部官员在参加“天津新区招商引资大会”时向外界透露,阻碍中日关系发展的钓鱼岛问题应该尽快得到解决,如果有形势需要,共和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对钓鱼岛行使主权。
虽然消息来自非官方渠道,透露消息的官员也没表明身份,但是经多家知名电视台报道后,该消息立即掀起了悍然大波。
顾名思义,“一切必要手段”肯定包括“军事手段”。
共和国再次摆出强硬态度,一场超强“台风”正在东海上空生成。
消息传开的时候,鸠山刚刚离开首相府。
在外人眼里,鸠山是一个优柔寡断、缺乏决策能力的政治家。这一性格不但葬送了鸠山的政治前程,还使民主党推行的改革陷入泥潭。外人并不知道,鸠山不是没有决策能力,而是没有做出决策的权力。
日本政坛的“顽症”可以追溯到明治维新时期。通过效仿西方文明、建立工业体系、推行扩张政策,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后迅速成为工业强国。如同每一个帝国一样,强壮起来的日本迅速走上对外扩张的道路,最终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输得一干二净。战后,日本被美军占领,除天皇得到保留之外,日本的国家制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美苏冷战爆发后,日本成为冷战前线,在美国的扶持下,日本建立了现代民主体制。与植根于西方文明的民主体制不同,嫁接而来的日本民主体制从诞生的那一天开始就是个“畸形儿”。
家族政治、派阀政治、集团政治,是日本政治的“三大特色”。
战后数十年,除极个别情况外,日本首相均出身各大政治家族。他们不但是政治家族的代言人,也是党内派阀斗争的产物,更是利益集团的看门狗。
鸠山也不例外,在他身后是鸠山家族、民主党五大派系、以及数十个利益集团。
面对盘根错节的厉害关系,民主党推行的改革举步维艰,也就不难理解了。
收到消息的鸠山没有返回位于立川的豪宅,而是去了富士吉田。
中午时分,鸠山来到隐没于山中湖西岸树林中的庄园内,留下保镖,鸠山换上和服木屐,跟随引路门童去了后花园。
庄园极具日本风格,西边是高耸入云地富士山、东面是清澈见底的山中湖、北边是一望无垠的草场、南面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几栋木结构房屋与恬静优雅的自然环境相映成趣,如同山中的隐士、湖边的钓翁,不失庄严、更添清闲。
住在这里的不是别人,正是鸠山的叔父鸠山咸次郎。
与曾经出任日本外务大臣的兄长,也就是鸠山的父亲鸠山威一郎不一样,鸠山咸次郎仅在父亲鸠山一郎出任日本首相时,担任过首相行政助理。按照家族惯例,作为“预备力量”的鸠山咸次郎主要负责管理家族事物,辅佐父亲与兄长。鸠山威一郎去世后,鸠山咸次郎成为家族“元老”,而且是唯一的元老。
比起年轻二十岁的侄子,鸠山咸次郎算得上“老奸巨猾”。
等侄子在对面的蒲团上坐下,鸠山咸次郎沏上了一杯清茶。
“叔父”
“品尝一下,看看我的茶道功夫是否有所精进。”咸次郎做了个请的手势。
鸠山不敢拒绝,老老实实的端起了袖珍茶杯。
“新闻我看了,完全在我的预料之中。”
放下茶杯,鸠山朝叔父投去了询问的目光。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咸次郎坐得很端正,神色也很严肃,“这几年来,我们与中国的矛盾越积越深,一直没能化解。去年的南亚战争,中国用雷霆万钧之势展示了强大的军事实力,随后又在联合国否决了扩常提案。各方面迹象表明,中国的对外政策发生了根本转变。纪佑国上任前几年看似沉寂,但却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