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柯筑墨没有开口,态度很明确。
“这样的话,我也可以非常明确的告诉阁下。”莱斯利稍微停顿了一下,说道,“如果贵国不放弃核武器,按照我们双方签订的条约,我们有权力随时终止履行同盟义务。从我国的实际利益与国家安全出发,我们必定会采取适当的措施与行动解决实际问题。当然,这不是威胁,只是我国的态度,希望阁下能够向贵国首相明确转达。我也再次重申,我国希望贵国切实考虑当前的国际形势,做出最理智、也最明智的选择。”
谈到这,双方没能达成一致意见。
莱斯利离开日本大使馆,前往白宫的时候,那柯筑墨跟村上贞正通了电话,汇报了与美国国务卿的接触情况。
莱斯利也立即向美国总统弗雷德里克当面汇报了情况。
“谈甭了”
“可以这么说,不过成果比较明显。”莱斯利长出了口气,“我们不得表现得强硬一点,不然日本会得寸进尺。从那柯筑墨的态度来看,日本在短期内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也没有取代我们的意图。”
弗雷德里克苦笑了一下,说道:“这只是短期目的。”
“确实如此,日本是一个很难用我们的思维理解的国家,失去控制的日本更加不能用常理衡量。”莱斯利苦笑了起来,“现在看来,日本主动表明不会对我们构成威胁,摆明了想借助我们的影响,争取到足够的发展时间。”
“也就是说,日本仍然将中国当作首要威胁。”
“确实如此,中国的军事调动产生了效果,日本担心战争立即爆发。问题是,中国肯定不会马上采取实质性的军事行动,因为中国没有做好与日本全面开战的准备工作。”莱斯利推了下眼镜,说道,“双方都在争取时间,都在进行战争准备。我觉得,我们应该保持当前的基本政策,把重点放在韩国,尽量确保不要出现新的麻烦。”
弗雷德里克沉思一会,说道:“你的意思是,让日本与中国交战”
“我们有能力阻止中国与日本交战吗”
愣了一下,弗雷德里克摇了摇头。
“既然没有能力,为什么要做吃苦不讨好的事情”莱斯利的话非常干脆,“中国是我们最危险的潜在敌人,日本这么发展下去,迟早会对我们构成威胁。让两个敌人拼得你死我活,才能确保我们的利益。”
“问题是,不管有没有我们的存在,中国都会对付日本。”
“当然,这只是迟早的事情。区别是,如果没有我们,中国很有可能采取其他手段打垮日本,不见得会选择武力。虽然最终的结果不会好到哪里去,以日本的实力,很难真正战胜中国,而中国只要集中力量,保持国内稳定,就有足够的把握击败日本。但是只要中日爆发战争,中国的发展就将受到影响,我们就能获得十多年,甚至数十年的发展时间,最终像击败苏联一样击败中国。”
弗雷德里克点了点头,说道:“既然如此,我们就坐享其成。”
“必须对韩国做出更多的承诺与保障。”
“这事你马上安排,最好亲自去首尔一趟,向朴太玄表明态度,只要韩国的要求不过分,全都答应下来。”
莱斯利点了点头,没再多说什么。
卷六 战争风云
第46章 说客
日美高层接触算不上秘密,新闻媒体当天就做了相关报道。
一时之间,全世界都把希望寄托在了美国的身上,认为美国有能力通过外交手段解决日本核问题。可惜的是,仅仅数个小时后,美国东部时间10月20日8点30分,美国国务院发表的声明就粉碎了所有人的希望。
美日高层磋商没能达成任何共识。
10月21日,那柯筑墨离开联合国,返回日本。
次日,莱斯利乘坐专机从华盛顿出发,对韩国进行正式外交访问。
似乎故意制造紧张气氛,莱斯利乘坐的专机还未降落在首尔国际机场,日本在小莅原群岛母岛进行了第二次地下核试验。仍然是一颗钚弹、当量超过2万吨tnt
全球舆论顿时哗然。韩国紧急调整接待莱斯利的安排,不但总统亲自前往机场,还安排了规模空前的三军仪仗队。
当天下午,赵润东再次召开高层会议。除了加强战略部队的战备巡逻之外,赵润东安排庞兴龙紧急出访朝鲜、与朝鲜领导人进行会晤。
可以说。这天地局势紧张到了极点。几乎所有人都认为。美国正在努力与中国、韩国进行军事协调。准备对日本发动军事打击。
实际情况则大相径庭。
莱斯利到达首尔国际机场时。向前来采访地记者表示。此行地主要目地是履行美国对韩国地安全承诺。缓解东北亚地区地紧张局势。朴太玄接受采访时明确提到。韩国将在美国地支持与帮助下努力构建完善强大地国防体系。确保韩国地国家安全。应对东北亚地区当前与未来地安全威胁。两人地“口风”有很大差别。表明美国与韩国地分歧非常严重。
傍晚。庞兴龙到达平壤。出人意料地。朝鲜领导人金哲男不但亲自到机场迎接了共和国总理。还允许包括共和国记者在内地外国记者进行现场采访与报道。十分明显地“吹捧”庞兴龙访问平壤地意义。
虽然金哲男没有接受记者的现场采访,但是庞兴龙在回答记者问题时提到,共和国不但会切实履行与朝鲜签订的友好互助条约,还将尽一切努力化解东北亚危机,尽到大国的职责与义务。
美国与共和国高层同一天访问韩国与朝鲜,态度再明白不过了。中美双方肯定没在针对日本核问题所应采取地行动上达成共识,两国均做出了“次级选择”。美国抓紧韩国,力争将韩国打造成美国在东北亚地区的“桥头堡”。共和国加强与朝鲜的关系,巩固东北防线。
大国博弈战胜了地区稳定。
作为“旁观者”,王元庆心里无比感叹。虽然留在了中央,但是王元庆在决策层的地位没有获得肯定与认同。作为纪佑国的得意门生,王元庆很清楚中央的局势。作为共和国最有影响力的两个人,赵润东与彭茂邦的意见完全相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