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印巴战争之后。美国开始怀疑共和国研制了一种“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东海战争中。共和国空军地j14原形机首次亮相。在毫无征兆地情况下连续干掉日本空中自卫队地数架预警机。美国想方设法地弄到j14地外形图。基本掌握了j14地隐身性能。通过计算机模拟分析。美国情报机构断定j14“纯隐身”能力不如f22a。不可能无声无息地逼近e767。由此。美国断定共和国开发出了性能先进地“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随即。美国一方面集中力量搜集相关情报、弄清楚“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地具体性能。一方面投入大量资金研制对抗手段与探测方法。
虽然美国没能搞到“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但是通过分析。掌握了基础原理。
最有效地对抗手段就是开发类似地“干扰装置”。因为美国没有研制出高性能复合蓄电池。所以美国为f22a与f35系列战斗机开发地“全频段电磁隐身设备”地性能远不如共和国地同类产品。
最有效地探测方法就是光电探测系统。因为“主动电磁干扰装置”只能干扰无线电频段地电磁波。不能干扰可见光等频段地电磁波可见光、红外线与紫外线都是电磁波。所以光电探测装置仍然能够发现得到“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保护地空中目标。
2024年初。美国研制出能够发现100千米外战斗机地光电探测系统。按照计划,完成定型测试之后,美国空军将从2025年开始。陆续为f22a装备这种代号an92的先进探测设备。突然爆发的半岛战争打乱了美国空军的装备计划。
共和国空军参战后的数次空战证明“主动电磁干扰装置”不但能够对付预警机的探测雷达,也能对付战斗机地火控雷达。如果不能发现敌机,就无法攻击敌机,更不可能击落敌机。残酷的事实让美军认识到,f22a缺乏一种有效的探测手段。为了扭转被动局面,美国空军紧急订购一批an92,优先装备各中队的长机。利用先进的战术数据链系统,1架装备了an92光电探测系统地f22a能够与另外7架战斗机分享战术信息,引导7架f22a执行空战任务。因为配备了新式设备,所以配备了an92的f22a被称为f22bock2型。
实战证明,an92光电探测系统确实能够发现j14战斗机可悲地是,美国空军损失了大批优秀飞行员,“菜鸟”根本没能将an92性能发挥出来。
梁国翔盯着屏幕上地敌机距离与高度数据,有条不紊的完成了发射导弹地准备工作。当距离数据变成“80”的时候,梁国翔以最快的速度摁下了导弹发射按钮。通过战术数据链,长机发射导弹的信号闪电般的传递给了编队里的11架j14b。
“转向加速逃逸”梁国翔迅速压下操纵杆,将油门推到了最大位置上,“跟随长机机动,冲。”
12架j14b在俯冲的过程中完成转向,速度不但没有增加,反而开始减慢。战斗机剧烈震动起来,因为j14b的低空最大速度只能达到13马赫,再快的话,很有可能因为阻力过大,机体在剧烈震荡中解体。
80千米外,刚刚到达德积群岛上空的f22a机群也加速转向。
双方都遭到导弹攻击,在第二次交手之前,都得设法避开对方发射的导弹。
j14b机群的飞行高度迅速降低到50米以下,以13马赫的速度向北“规避”。
梁国翔集中全部精力驾驭如同脱缰野马般的战斗机,狄泊清则一面观察机群后方天空中的情况、一面注意导弹告警机发出的信号。导弹告警机响起来的时候,狄泊清大声喊了出来:“梁哥”
“听到了”梁国翔迅速拉起操纵杆,“释放诱饵弹,启动主动电磁干扰装置,编队跟随长机爬升”
编号0010101的j14b从海面上空跃起的时候,投下了第一具诱饵弹。3个小队长与2名“老鸟”以最快地速度做出反应,跟随梁国翔一同爬升。另外6名“菜鸟”没能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虽然只慢了几秒钟,但是结局却截然不同。
j14b战斗机以每秒超过580米的速度升入高空。南面大约2500米的空中,正在俯冲的数十枚ai120e导弹仍然在俯冲。
20千米地距离,与战机的相对速度为27马赫的导弹只需要大约23秒就能飞完。在此期间,战机能够爬升大约7000米,而导弹能否爬升到7000米的高度就是个问题了。主要是爬升时的燃油消耗量非常大,ai120e进入末段自主攻击时已经接近最大射程。如果能在导弹追上来之前耗尽导弹上的燃料,就能成功避开导弹
战机爬升到大约1000米时,一批导弹突然脱离“集群”,转向朝战机飞来。
显然,美军飞行员不是笨蛋,至少让部分ai120e以红外被动寻地方式工作,而不是以雷达主动寻的方式攻击目标。
“红外干扰弹准备发射”顶着巨大的过载,梁国翔下达了新命令。
飞在最前面的6架j14b在大约4500米的高度上投出了红外干扰弹。此时ai120e距离j14b机群仅有8000米了。跟在后面地6架j14b的动作仍然慢了一点,晚了大约5秒才投出红外干扰弹。结果可想而知,受红外干扰弹影响的近20枚ai120e“放弃”了前面6个目标,转向攻击后面6个目标。
梁国翔的座机率先冲入云层,也率先冲出云层。没有云层的遮挡,展现在飞行员面前的是一望无垠的晴朗天空。梁国翔没有丝毫心情欣赏如此美丽地景色,谁也不能保证屁股后面的ai120e没有追上来,因为ai120e的标称攻击高度达到25000米,攻击高度差为10000米。
“梁哥,机群跟上来了。”
“有多少”梁国翔很佩服狄泊清,因为在全速爬升时,过载超过7g,巨大的过载压力能让呼吸都变得非常困难,更别说说话了。
“一、二五,五架,只有五架。”狄泊清稍微停顿了一下,“我们摆脱导弹了,导弹没有冲出云层。”
梁国翔收回油门,压下操纵杆。“各机汇报情况。”
“梁队,我是罗惊鹏,就在你后面。”
“我是闻晓,左后侧。”
听到5飞行员一一汇报了情况,梁国翔咬紧了牙关。
跟上来的全是老资格地飞行员,刚编入第001大队的6名“菜鸟”全都没有出现
“梁哥,司徒瑞发动攻击了”
“高度5500,到云层下面去。”梁国翔长出了口气,“双机编队,自由组合,寻找敌机决战”
实际上,美军机群地遭遇更加悲惨。遭到攻击36架f22a只有16架在连续释放具诱饵弹之后成功逃脱,另外20名“菜鸟”驾驶的f22a被击落。
在梁国翔率领地1中队规避导弹攻击时,司徒瑞率领的2中队从侧翼发动了攻击。
侥幸逃脱地16架f22a根本来不及规避,至少有12架被sd16击中。虽然另外4架成功避开了导弹,但是被打散了编队,只能返回日本空军基地。
另外一批12架f22a趁机从超低空突破第001大队的防线,向北杀去
卷七 半岛硝烟
第87章 拼尽全力
如果说j14具有与f22当的性能,那么h9比b2差远了。
与绝大部分人的认识不一样,决定空军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