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方信中准将的话来说,空降153旅就是共和国陆军这把“尖刀”最锋利、最尖锐的刀尖,是最能给予敌人致命打击的作战部队。
不管有没有人承认,空降153旅都是折不扣的王牌部队。
一个多月下来,空降153旅一直在等待作战命令。方信中在9月底调整了全旅的训练与出勤安排,要求各部队在保持高强度训练的同时做好随时执行作战任务的准备。为此,李东石这些基层作战人员不但连续几十天和衣而睡,就连睡觉都得睁开一只眼睛。一些老兵还提前写好了遗书,做好了为国捐躯的思想准备。
飞机的震动减弱了许多,表明运输已经到达巡航飞行高度。
“李哥”
李东石看了眼坐在旁边张志骐。
“好像不大对劲。”张志骐将左手伸过来单兵计算机的屏幕对准了李东石,“你看看,卫星导航系统显示我们在向东飞行,不是向西飞行。”
“向东”李东石皱起了眉头。
“连长,我们确实在向东飞行。”坐在李东石右手边的警卫班长全季强上士嘀咕了一句。
“我们不是去台湾吧”张志骐问了一句。
“我怎么知道”李东石苦笑了一下。
不用猜,李东石都知道机群正在向台湾飞行。一直以来外界均认为共和国将在南亚用兵,收复被印度霸占了数十年的藏南地区。李东石不是政治家,所以不知道共和国到底会在哪里动武。只是上面将y14c换成了航程更远的y15b,足以证明部队不是去南亚是飞往更远的地方。
“李哥”
“连长”
“大家都稍安毋躁,不管去哪,我们都得与敌人作战。”李东石不想跟手下罗嗦,他也不喜欢混乱猜测,“抓紧时间养足精神,实在闲得无聊的可以检查武器装备。别问我,我也不知道目的地在哪。”
张志骐苦笑了一下,季强也没再多问。
不多时,通往驾驶的舱门打开了,机舱内的90多名空降兵都朝那名穿着空军飞行服的军官看了过去。
“李东石上尉”
“在”李东石解开保险带,站了起来。
“给你的命令。”
李东石点了点头,沿着狭窄的过道去了驾驶舱。
“刚刚收到的命令。”叫李东石的是运输机上的导航员,“一个半小时之后,我们就将到达台北上空。”
李东石扫了眼导航员面前的屏幕,记住了几条主要信息。
“特种部队已经控制了机场,你们的任务是协助特种部队控制机场。”导航员敲了敲屏幕,说道,“前线指挥官是闵瑞麟少校,由他全权指挥作战行动。”
李东石点了点头,将单兵计算机的数据线递给了导航员。
把作战命令输入李东石的单兵计算机后,导航员问道:“还有什么问题吗”
“没有,空投尽量准确一点,我可不想着陆后跑上几十里地。”
“放心吧,直接在机场上降落。”
李东石笑了笑,没再罗嗦。
由收到的作战命令来看,特种部队不但控制了机场,而且还歼灭了机场守军,不然运输机不可能直接在机场降落。
特种部队已经占领机场,派空降兵过去干什么
虽然有点不解,但是李东石没有多想。毕竟特种部队兵力有限,不可能像正规作战部队那样行动,必要的时候需要空降部队的支援。
回到机舱后,李东石向几个排长介绍了情况。
听闻部队即将到达台北,官兵们顿时兴奋了起来。在所有官兵看来,收复台湾要比收复藏南地区重要一万倍。如果空降153旅能够作为“解放台湾”的第一支参战部队,那么空降153旅将成为名副其实的王牌部队
李东石仍然很冷静,因为他知道,事情没有这么简单
卷八 百年积怨
第52章 大敌将至
台北国际机场,指挥中心。
控制住局势之后,闵瑞麟将3个小队长叫了过来。
“按照作战计划,1小队负责看押叛军俘虏,2小队负责控制塔台,3小队负责电子欺骗。记住,尽量避免流血事件,空降部队将在”闵瑞麟看了眼手表,说道,“将在一个小时后到达,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完成准备工作。在此期间,绝对不能走漏消息。如果遇到意外情况,立即向我汇报。”
3个小队长没多啰嗦,分配完任务就离开了。
电子战军官接管机场管理工作时,闵瑞麟叫上两名随行队员去了关押叛军的仓库。
仅仅33名特种兵,就神不知鬼不觉的控制了台北国际机场。除了那些被制服的叛军与机场管理人员之外,没人知道大陆的特种部队已经到达台湾。
想到这次作战行动,闵瑞麟对远在海峡对岸的卢诚闻佩服不已。
在卢闻决定奇袭台北国际机场的时候,几乎没人相信仅仅1个中队的33名官兵就能完成作战任务,按照绝大部分人的观点,至少需要出动1个大队才能达到目的。经过三次推演之后,卢诚闻制订了作战计划。
作战行动不但以奇袭为主,还利用了台北的混乱局面。
李向志发动军事政变之后,台北一团。碍于岛内民间势力的影响,李向志没有封锁台北国际机场,而是准许持有合法证件的岛内人士与在台旅游的他国人员从台北国际机场离开台湾。谁都知道,李向志是绿营的走狗;绿营靠政变上台后,肯定会宣布独立;只要台湾宣布独立,大陆军队就会打过台湾海峡。一时之间,界各国各地区纷纷宣布台湾为“动荡区”,警告国民不要前往台湾,同时想方设法让滞留在台湾的国民回国。为此,仅美国联邦政府就租借了20多架大型客机从台湾撤侨。
因为只有台北国际机场对外开放,所以滞留在台湾的数十万外籍人士都得从这里离开。
从10月20日开始,台北国际机场平均小时起飞15架大型客机。
即便如此,短短数日之内,只撤走了不到20万人,仍然有大约30万人滞留在台北。
按照卢诚闻的猜测,一是李向志与王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