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想继续发展,就得实施类似于“产业结构调整”的国家战略,提高工业产品的附加值,发展高端产业,从而需要先进技本。如果能够用初级工业产品换取发展高端产业的技术,印度肯定会与美国做交易。
没有任何悬念,美国找到了解决日本战后重建问题的答案。
到此,美国的战略意图也昭然若揭。
利用日本战后重建,将印度拉入西方国家阵营;通过经贸联系,将印度与日本绑在一起;通过提供先进技术与10年内的广阔市场,使印度摆脱对共和国的依赖。种种目的,最终都是要让印度顶替日本,成为牵制共和国的主要力量。对美国来说,如果能够牵制共和国,几万亿美元的成本不算昂贵。
共和国打出了“技术换产品”的王牌,美国则打出了“日本战后重建”的王牌,世界上两个实力最强大的国家终于走上了正面对抗的道路
卷八 百年积怨
第147章 老树新芽
中日战争以意想不到的方式突然爆东,又以意想不到的方式走向结束。
4月1日凌晨0时0分,“大规模军事行动时间表”规定的第一阶段全面战略轰炸打击行动正式结束,第二阶段有限打击行动正式开始。
共和国严格按照在“时间表”中做出的承诺,降低了对日军事打击强度,履行了义务。
数个小时之后,美国与欧盟宣布开始实施第二阶段人道主义援助行动。
从这个时候开始,日本战争逐步走向尾声。
在第一阶段全面轰炸打击行动中,战争强度并未降低。按照共和国在“时间表”中提出的作战计划,因为日本拒不与共和国签署停战条约,所以共和国为了国家安全与利益,必须在降低打击强度之前摧毁日本的所有军事工业与重工业,打垮日本的战争意志,消除主要威胁,为第二阶段的片面停火创造条件。
2个月间,共和国陆海空三军全力以赴,不计代价的对日本本土发动战略打击。严格的说,2个月太仓促了。按照总参谋部制订的战略打击计划,摧毁日本所有大中型城市,至少需要6个月。战争服从政治,既然共和国必须向全世界有个交代,将大规模打击时间缩短到2个月,军队就必须在这2个月内完成打击任务。为此,不但空军与海军加大了打击强度,连不擅长战略打击行动的陆军都参与了作战行动。
可以说,共和国陆军在这2个月内的表现非常抢眼。
分配打击任务时,总参谋部将日本本土分成10个“战区”,即南九州战区、北九州战区、四国战区、西本州战区、大阪战区、伊势骏河战区、关东战区、富山佐渡战区、北本州战区与北海道战区,再根据不同的战区分配打击任务与打击力量。
从战区划分上来看。裴承毅肯定希望陆军发挥重要作用。
10个战区中,陆军担任主要打击力量的有南九州战区、北九州战区与西本州战区,另外陆军还参与四国战区的打击行动。
虽然陆军有一支规模不小的航空兵,但是陆航的主要力量是各种直升机与倾斜旋转翼飞机,无法用来执行战略打击任务。陆军的主要打击力量是让所有敌人闻风丧胆的炮兵,特别是远程炮兵。
因为在半岛战争中的表现非常突出,所以战后陆军炮兵得到了全面加强与提升。
2月上旬,陆军5个独立炮兵旅进驻对马岛1月下旬被陆军空中突击部队攻占,3个独立炮兵旅进驻福江岛位于九州岛西面,4月下旬由海军陆战队攻占,77军的2个炮兵旅,临时编入3个空降军的3个炮兵旅、以及海军陆战队的2个炮兵旅先后进驻种子岛与屋久岛。到此,陆军含海军陆战队总共在日本本土西部地区附近的外岛上部署了15个炮兵旅,投入各类大口径火炮与远程火箭炮3500余门论弹药持续投掷能力,3500门火炮与尖箭炮相当于1500架战术战斗机
为了支持陆军的作战行动,空军抽调了2个中队的kz19d战场监视机、2个中队的zy15b战略侦察机配备大量电子侦察设备,主要执行远程长时战略侦察任务、五个中队的远程无人侦察机,对陆军炮兵打击范围内的目标进行战略侦察、提供战术引导、以及执行打击甄别任务。
打击行动开始,陆军的远程炮兵就表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1个配备240门大口径榴弹炮的炮兵旅能在24小时之内向150千米内的目标投掷大约4万吨炮弹,1个配备180门远程火箭炮的炮兵旅能在24小时之内向300千米内的目标投掷大约2万吨火箭弹,平均下来1个炮兵旅的24小时弹药投掷量在3万吨以上,如果按照弹药摧毁效果计算,相当于2个联队的150架j15系列战术战斗机的打击能力。
仅在2月份,陆军含海军陆战队的15个炮兵旅就向南九州战区、北九州战区与西本州战区的各大中城市投掷各类炮弹与火箭弹近500万吨。
如此恐怖的弹药投掷量,足以让空军与海军感到汗颜。
相对而言,陆军承担战略打击任务的成本要比空军与海军低得多。虽然高强度炮击对火炮与火箭炮的使用寿命造成严重影响,消耗了大量“耗材”,其中仅在2月份打坏的炮管就多达25000根,平均每门火炮每2天打坏1根炮管,但是炮兵不会出现战斗损失、也不会消耗航空燃料、更不需要高强度的后勤保障,综合算下来,炮兵的打击效率不但不比航空兵差,还远远超过了航空兵。
战后总参谋部后勤装备处对打击行动进行统计,发现陆军的单位投掷费用每吨每百千米不到500元,而航空兵的单位投掷费用超过1000元,海军战舰舰炮的单位投掷费用也在700元左右、海军舰载航空兵的单位投掷费用高达1200元。如果算上陆军弹药的低廉成本,陆军的打击费用仅为空军与海军的三分之一。
长期作战,不得不考虑成本。在国际局势的逼迫下,共和国找到了一种更省钱的打击手段,也让陆军焕发了青春。
3月初,陆军的一支试验炮兵部队到达种子岛,参与打击四国战区的作战行动。该试验炮兵部队的主力装备不是传统火炮,而是陆军投入重金研制的第一种大口径远程电磁炮,即d1a型155毫米电磁轨道炮。
大口径电磁炮最先在海军服役,主要是海军大型战舰能够携带足够大的火炮。
陆军型电磁炮的研制难度比海军型高得多,主要就是大口径电磁炮的“吨位”难以得到有效控制。海军的d1a型电磁炮装配质量超过550吨,虽然装在巡洋舰与驱逐舰这些排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