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490(2 / 2)

国策 闪烁 5701 字 2019-04-10

惯性导航技术是最先用于实战、使用历史最悠久的导航技术之一。与其他导航技术相比,惯性导航的最大问题就是随着时间的偏移,导航精度将急剧降低,误差迅速扩大。虽然激光陀螺仪使惯性导航的精度提高了几个数量级,但是随着打击距离越来越远,激光陀螺仪的局限性仍然非常明显。比如在射程为1000千米的时候,激光陀螺仪的导航误差在100米左右,有的甚至超过200米,达不到精确打击的要求。为此,很多制导系统在保留激光陀螺仪的同时,加入了如同gss、激光等制导方式,以提高打击精度。相对而言,惯性导航系统的最大优势就是:不需要外界信息,完全依靠弹药自身的飞行数据确定飞行线路,完成导航工作,也就是说能够真正做到“闭合制导”,也就能够抵抗任何类型的电子干扰与电磁攻击

半岛战争结束后,共和国海军就在寻求新式制导技术。数年间,海军在制导技术理论研究方面投入了数十亿元的经费,资助数家科研单位与大学实验室,寻找新的制导技术。

日本战争爆发前,新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研制工作初步完成,精度提高到110000相对弹药的射程或者平台的航程而言,即相当于每10千米偏差1米,比上一代激光陀螺仪的精度提高了一倍。战争爆发后,海军再次提供巨额资金,要求相关科研单位尽快完成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小型化工作,使其具备实用能力。

“四国海盆海战”后第一批量产型激光陀螺仪交付海军进行检验。

林啸雷没有耽搁任何时间,一方面用配套开发的各类惯性制导弹药对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性能进行测试,一方面做好大批量采购的准备工作。只要验收达到计划标准,海军就将大批量采购。林啸雷如此急于让新式惯性制导弹药投入实战,一是为了证明惯导武器的作战能力,二是为了证明海军的打击能力。

万幸的是,战争时期,一切以战争为重。

让林啸雷没有想到的是,研制新式激光陀螺仪的“国家惯性设备实验室”由“中重集团”资助以及生产新式激光陀螺仪的“桂林精密设备有限公司”“中重集团”旗下专门制造精密电子设备的子公司不但全程参与海军的定型测试,还承诺按照海军的要求提前做好大规模生产的准备工作,并且在战后与海军结算。

如此优越的条件,林啸雷自然不会错过。

2027年底完成定型测试、所有指标均达到或者超过海军的要求之后,新式激光陀螺仪正式列入海军采购名单,各种新式惯导弹药开始大批量“生产”。因为采用了模块化制导技术,所以只需更换老式弹药的相关制导部件与控制软件,就能使其摇身一变、成为世界上最先进的惯性制导弹药。新式激光陀螺仪的造价并不高,甚至算得上非常便宜。

海军首先改进的不是各类导弹,而是装备数量最多,且相当廉价的制导炮弹。

受发射条件的影响,d1a电磁炮直到2027年初才开始配备制导炮弹,而且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精确弹药,只是具备“惯性弹道修正”能力的一般炮弹。也就是说,d1a使再的正是惯牲制导炮弹。

改装工作从1月初开始,当月就为25万枚电磁炮弹安装了新式激光陀螺仪。

2月上旬,海军舰队加入打击日本本土目标的战略打击行动。除了继续出动舰载航空兵与岸基航空兵配合空军作战之外,海军投入的主要力量就是20多艘配备了d1a电磁炮的巡洋舰与驱逐舰。仅在2月10日之前,海军舰队就向四国战区、大阪战区、伊势骏河战区与关东战区投掷了15万枚炮弹,对数十座大中型城市进行了毁灭性打击。

与陆军炮兵相比,海军战舰的最大优势就是机动灵活。

26艘巡洋舰与驱逐舰编成了支“打击编队”,沿着从伊豆诸岛西侧海域到四国岛土佐清水港以南大约150千米的“炮击走廊”交错航行,轮番对d1a炮击范围内的日本城镇进行炮火打击。

战斗进入3月份,舰队的打击力度明显增强。不是参与打击行动的战舰增加了,而是2月份的新式弹药产量比1月份增长150,海军专门调动8艘快速综合补给舰跟随2支打击舰队行动,随时为执行炮击任务的战舰提供弹药。

3月底,新型远程炮弹开始批量生产。与之前使用的炮弹相比,新式炮弹的最大有效射程提高到450千米。因为配备了新式激光陀螺仪,所以在最大射程上的偏差也不过45米,如果数门d1a同时向一个固定目标开火,基本能够达到“精确打击”的效果。

此时,舰队的火力已经强大到叹为观止的地步。因为战舰的携弹能力更强,舰炮的相应保障设施更加完备、舰炮弹药的质量远超过同口径陆炮,所以舰炮的打击威力绝对比陆炮强。以实战结果来看,执行持续炮击任务时1门d1a在使用新式弹药的情况下,其火力投送能力相当于12门d1a,1艘巡洋舰的炮火投送能力相当手一个d1a炮兵营。因为同为电磁炮,所以d1a除了更严格的防腐蚀技术指标导致轨道价格偏高之外,其他成本与陆军的电磁炮相差不大。

如果从战力组建成本的角度看,因为不需要为d1a配备单独的电力供应与电力传输系统,所以d1a的使用成本还远远低于陆军电磁炮。

为了证明艇炮的精确打击能力,林啸雷还在总参谋部制订的打击任务之外为打击舰队安排了额外打击任务,主要对付一些点状固定目标。实战证明,只要能够提高火力密度,舰炮足以对付数百千米外的点状目标与低速运动目标,比如在海面上航行的战舰,或者在道路上行驶的车辆。

任何一种新技术在大规模应用之前,都需要接受实战考验。任何一种新战术在正式推广之前,都需要证明其有效性。

海军不同于陆军,海军历史上的任何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都意味着价值巨亿的老式装备将被淘汰,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采购新式装备,而不可能像陆军那样摸着石头过河,用建立试验部队的方式证明新技术与新战术的实战能力。

当然技术进步是谁也改变不了的事情。随着“电磁炸弹”这类专门对付电子设备的武器装备出现,在战争中大规模使用,海军必将迎来自航母问世以来的最大一次技术与战术革命

卷八 百年积怨

第149章 现实与理想

受技术与战术影响,陆军与海军表现得再好,也无法在战略打击中替代空军。

空军的主要打击行动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完全掌握制空权后,空军的各类作战飞机转入对地打击行动,轰炸机承担大规模战略轰炸任务,战斗机负责小规模轰炸行动与定点清除任务。相对而言,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