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节阅读 542(2 / 2)

国策 闪烁 5727 字 2019-04-10

表现最出色的肯定是陆军航空兵的qw26a型倾斜旋转翼武装攻击机。作为一种用来替代武装直升机的“垂直起降航空器”qw26a不但能够像武装直升机一样执行摧毁装甲目标、为地面部队提供低空火力支援的作战任务,还能像空军的战术战斗机一样,执行空中打击任务。按照陆军航空兵提交的作战报告,qw26a的任务能力达到了战术战斗机的八成左右,如果适当加以改进,完全能够代替战术战斗机执行攻击任务。

裴承毅没有完全相信陆航的“大话”。

虽然qw26a的实战表现非常不错,但是其作战环境太特殊了。如果印度空军没有被彻底击溃、防空系统没有被摧毁,速度慢得出奇的qw26a能够随心所欲的执行轰炸任务吗别说替代战术战斗机,就算面对战术战斗机,qw26a能否生存下来都是个大问题。那些在试验场上的出的结论不可能用到战场上,毕竟对抗试验有各种限制。如果qw26a在战场上与印度空军的战斗机遭遇,印度战斗机肯定不会与qw26a进行超低空格斗,而会在上百千米之外用拦截导弹干掉qw26a。

裴承毅也没有完全否认“垂直起降航空器”的发展潜力。

如果能把速度提上去,“垂直起降航空器”肯定会以其更低的部署要求、更加灵活的战术性能、更加多面的作战能力取代战术战斗机这类传统航空器。提高“垂直起降航空器”飞行速度的关键就是动力系统。虽然“梵天”的智能化程度没有达到要求,但是“吸入式电离电磁回旋推进系统”经受住了实战考验。

可以说,继续进行“梵天”项目的主要目的就是加快“吸入式电离电磁回旋推进系统”的研制速度。如果能够尽快解决该推进系统存在的问题,使其可靠性、可维护性、能耗与推重比等主要性能指标达到传统涡轮发动机的水平、哪怕稍微差一些,就能大规模应用。裴承毅在离开总参谋部之前,为“梵天”计划制订了新的研制指标,力争在2034年底之前,将“吸入式电离电碰回旋推进系统”的可靠性提高到50小时j14c配备的ws14d型发动机的可靠性,也就是平均故障周期为75小时、可维护性提高到20人均工时ws14d的可维护性、也就是正常维护时间为12人均工时、能耗减少到10ws14d的能耗,也就是每千牛每秒消耗hr8型航空燃油58克,等于12克20级复合蓄电池储备的电能。为了便于计算,一般采用对比航空燃油的质量计算发动机能耗、推重比提高到10ws14d的推重比、也就是发动机最大推力与自身重量比为15。

如果能够达到这一指标,“吸入式电离电磁回旋推进系统”就能满足基本需求。

虽然其指标仍然不如传统发动机,无法用于战斗机、更不可能用在空天航空器上,但是用来取代陆航的涡轮螺旋桨与涡轮轴发动机绰绰有余。

第二份文件就是军事技术在这几年间取得的重大突破。

由中重集团投资开发的dx1a型“吸入式电离电磁回旋推进器”已经通过国防部与总参谋部的验收,其性能指标基本上达到要求。更重要的是,中重集团充分考虑到了军用装备的延续性,也就是说,只需要对qw26a与qz25b型倾斜旋转翼飞机做极小的改动,在基本保持主体结构的情况下,用dx1a替换原先的涡轮轴发动机。从大规模采购所涉及到的巨额换装成本考虑,此举能够最大限度的节约经费,让陆军下定换装的决心。

第三份文件中明确提到了这件事情。

叶致胜已经在年初通过了总参谋部的换装申请,计划投入大约1500亿元,对3个空降军的600多架qw26a与800多架qz25b进行全面改进,升级为dw26b与dz25c,使陆军航空兵的打击能力与低空投送能力增强近2倍。

1500亿元,使3个空降军的战斗力全面提升,代价并不大。

看到这里的时候,裴承毅大概计算了一番,如果由国营军工企业来做,国防部至少需要投入3000亿元。中重集团只开价1500亿元,承诺在半年之内完成陆军的改装工作随后还将对海军陆战队的近千架qw26a与qz25b,以及海军的400多架qz25b进行同样的改进,还答应提供25年的维护保障需另外支付费用,并且在更先进的推进系统开发成功之后,就先为陆军提供技术支持。

中重集团会做亏本买卖吗

肯定不会

虽然陆军这笔合同很有可能亏本,但是考虑到今后的维护费用,还有陆战队与海军的改装合同,中重集团肯定能赚钱。最重要的是,随着改装完成,新一代“垂直起降航空器”在战场上大展神威,相当于为中重集团的军火进行最有说服力的广告,只要能够打开海外市场,中重集团不怕赚不到钱。

事实上,大多数军火商都在这么做。

以美国的洛马公司为例,在向美军销售军火的时候,洛马公司很少赚钱,甚至经常亏本。比如f35系列战斗机算上开发成本之后的单价超过15亿美元,而卖给美军的价格不到8000万美元2013年币值。通过美军在战场上做“广告”,洛马公司向30多个国家销售了5000多架f35系列战斗机,平均单价21亿美元,不但找回了损失美军装备2400架,还赚了数百亿美元。

民营军火公司算的是“总账”,而国营军火公司算的是“单账”。

裴承毅也算了一笔账,按照总参谋部的估价,中重集团为陆军改进1400余架战机,平均每架亏损2500万元,如果以同样的价格为陆战队与海军的1400余架战机进行改进,总计亏损700亿左右。只要dw26与dz25系列战机能够在全球销售1500架,以平均每架盈利5000万计算,中重集团就能收回成本。随着“垂直起降航空器”逐渐成熟,逐步替代直升机,未来15年之内,全球市场总量在15000到20000架之间。dw26与dz25系列最先投入市场,至少能够占据5成左右的市场份额。除掉美国等西方国家的采购数量,中重集团能够对外销售4000到5000架,至少从中盈利1500亿。

赚钱不是坏事,至少能够保证中重集团以最低廉的价格向共和国军队出售武器装备。

军队换装绝不止一种或者几种装备,而是涉及到全军的数百种、甚至上千和装备,即便中重集团所占份额不到两成,也能为共和国节约数千亿军费。

在第三份报告中,那个叫袁晨皓的参谋做了明确统计。

从2031年到2034年,4年间,共和国军费开支大约17万亿元,其中用于军备采购与军备改进的费用大约占30。也就是5万多亿元。如果按照以往的采购模式,与国营军火企业签订采购与改装合同,根本不可能按照元首在2031年初确定的换装计划。民营军火企业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身的能力,也证明了民营模式的先进性。因为节约的经费超过了国防部与总参谋部在2031年初的预测,所以换装工作比最初计划快得多。以陆军为例,不但在2034年底完成了包括所有主力野战军在内的三分之二作战部队的换装工作,还在2035年中期完成了陆航的换装工作,预计在年底前就能完成所有部队的换装工作。

空军的换装规模没有陆军大,但是投入更大。

从2031年中期开始,空军首先对原有装备进行改进;从2032年初开始,空军加大了对新式装备的采购力度。

改进主要集中在几种装备量较大的战机上,比如j14c,j15c、dj14c、h9b、kj22c、kz19d、y14c、y15b、dy14c、jy15b等,通过改进延长现有装备的使用寿命,提高现有装备的作战能力,算得上是提高空军战斗力的最廉价方案。

采购主要集中在几种尖端战机上,比如在2032年初定型的j16重型制空战斗机该战机差点被“梵天”取代、在2032年底定型的j17多用途战斗机该战机因为与j16有重叠,差点被取消、在2030年首飞的kj30多用途指挥机计划全面取代kj22、kz19与dy14c等大型支援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