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强大的火力相匹配的是强大的防护能力。作为“主战坦克”,dz31a的防护能力不但远远超过了kz24与db30a,还超过了任何一种主战坦克。与db30a相比,dz31a多出7吨重量,除了大约750千克用来加强动力系统、250千克用来加强火力系统之外,其余6000千克全都用在了防护系统上。dz31a的正面装甲的相对厚度对抗穿甲弹时等同的均质轧制装甲钢板的厚度为2400毫米,侧面与顶部装甲的相对厚度为1200毫米,后部装甲的相对厚度为600毫米。这样的防护能力有多强呢以德国莱因特种金属有限公司开发的140毫米坦克炮为例,钨合金脱壳穿甲弹在2000米处的穿甲能力仅为850毫米、贫铀合金脱壳穿甲弹为1000毫米、特种合金穿甲弹为1200毫米。因为穿甲能力是按照50的穿透概率计算的,所以140毫米坦克炮最多只能从侧面摧毁dz31a,而且交战距离必须在2000米以内。
坦克的三大主要性能中,最容易忽视、却又最重要的是机动性能。dz31a在全披挂的情况下防护能力提升50以上的战斗重量也只有33吨,不但能够利用现有的所有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战术机动,还能用y14c之类的战术运输机进行空运。如果用铁路运输,在两两对列,且炮塔向右旋转15度的情况下,能够在一节列车车台上运送2辆以往的任何主战坦克只能运送1辆。更重要的是,因为采用全电动动力系统,加上寿命长达5000千米的复合橡胶履带,所以在进行短途战术机动时不再需要拖车,可以自行前往目的地。较低的重量还给dz31a带来了更好的后勤保障能力,可以与db30a共用装甲维修车、弹药补给车、电力供应车等后勤保障设备,不需要单独配备。
与采用大口径坦克炮的传统主战坦克相比,dz31a最大的问题就是火力单一。
以dz21为例,其140毫米坦克炮能够发射射程高达10千米、甚至20千米的炮射反坦克反直升机多用途导弹,将坦克的打击距离延伸到了坦克炮的传统打击范围之外,能够更加有效的对付视距外的目标。dz31a的60毫米轨道电磁炮只有三种炮弹,一是高速穿甲弹、二是榴弹、三是特种弹分为信号弹、教练弹等多种,没有配备炮射导弹口径太小,用不了炮射导弹,其多任务能力明显有限,打击远程目标的能力也有所欠缺。相对而言,这个问题并不明显,随着坦克的主动防护能力增强,传统的低速破甲类反装甲武器很难对坦克构成威胁,真正能够摧毁坦克只有高速穿甲弹药。坦克的首要任务就是打击敌人的坦克,对付其他目标,完全可以使用步兵战车等协同坦克作战的装甲力量。如此一来,dz31a就没有必要配备太多的武器。
77军是“战略反应部队”,每个旅只有1个装甲营,配备的dz31a总共就100多辆。
因为dz31a的大批量生产工作在2031年底开始,换装从2032年中期开始,所以除了77军之外,其他主要野战军,比如21军、24军、27军、36军、37军、38军、39军、54军、61军、62军、66军都在2035年初完成换装,其中肯定以38军、39军与54军的装备数量最多,因为这3个军是名副其实的重装甲军。
虽然换装的时间比77军晚了一点,但是其他主力野战军都已形成了战斗力。
从21军军长江晚承少将、24军军长罗少鹏少将、36军军长李继先少将、37军军长董承芳中将、38军军长唐应龙中将、39军军长傅卫民少将、54军军长曲茂康中将、61军军长蔡岁康中将、62军军长杜子歧少将、66军军长赛柄彪少将的脸色上就能看出来,不管他们是否认同77军的地位,在他们眼里,自己的部队才是最厉害的部队。
说到高傲,最过头的还是3个空降军军长。
15军的商雪韵少将、16军的怀志刚中将、17军的王学平少将始终坐在一起,而且言行举止非常一致。说白了,空降军在陆军中的地位非常尴尬,虽然早在纪佑国推行第一次军事改革的时候,空降军就转归陆军,成为陆军的主力作战部队,但是空降军是陆军中与空军联系最紧密的作战部队,也是最特立独行的作战部队。别的不说,陆军航空兵有一半以上的作战力量编入3个空降军,就让其他军非常不满。在其他作战部队看来,空降军越强大,对其他作战部队的影响就越大,原因很简单,随着技术进步,战争的方式正在发生改变,陆军航空兵在地面作战行动中的重要性越来越高。
虽然每个主力野战军都有至少一个陆航营,有的甚至有独立的陆航旅,但是在空降军控制了大部分陆航兵力的情况下,其他作战部队很难分到更多的陆航兵力,也就难以提高战术突击能力。随着新一代垂直起降战术运输机即将开始批量生产,陆航将逐渐取代空军战术运输航空兵,成为陆军的主要战术空运力量。到时候如果陆航仍然主要为空降军服务,其他军就很难得到发展。
矛盾归矛盾,这10多个军长专门赶到总参谋部来,目的都一样。
宴会进行得并不轻松,裴承毅很清楚10多位军长想要什么。
虽然论资历,就连那几个中将军长也不见得比裴承毅高多少,更别说一大帮少将军长了。问题是,裴承毅离开总参谋部好几年,前面在国防大学深造学习不说,后面几年还在巴基斯坦工作,回到总参谋部,裴承毅不但再次成为作战处处长,还被任命为前线总指挥,怎么能让这些军长服气呢
也不是说所有人都对裴承毅有意见,至少凌云霄与3个空降军军长就有不同的想法。
这4个人想什么,裴承毅心里更清楚。
凌云霄一向独来独往,除了项铤辉之外,从来不服任何人。混了这么多年,到现在还是个少将,就能说明他在军队中的人缘关系有多么糟糕。如果与裴承毅闹矛盾,恐怕首先倒霉的就是77军。要想在即将爆发的战争中捞到更多的好处,凌云霄就得拉拢裴承毅,为77军争取到更多的机会。至于他有没有想过成为中将,裴承毅就不大清楚了。在裴承毅的认识中,凌云霄一直不把军衔放在眼里,如果他想升官,就不会搞得其他部队对他满腹怨言,在半岛战争之后就获得晋升了。
3个空降军抱成一团也很好理解,虽然空降军是对印作战的绝对主力,但是这次战争与4年前的冲突有很大区别,即使空降军能够在战争初期充当主力,能否在战争规模扩大之后打上主力都是个问题。要想保住空降军在陆军中的地位,就得抓住所有机会。要想获得晋升机会,更得尽量争取作战任务。特别是对16军的怀志刚中将来说,能否在这场战争中获得晋升,将关系到他的前程。如果在2年之内仍然当不上上将,怀志刚就将按照第二次军事改革的规定,在年满55岁之后光荣退役。
其他几个军长中,最让裴承毅头痛的是39军军长傅卫民。
虽然傅卫民也是少壮派将领,而且是王元庆在半岛战争之后钦点的军长,但是与其他少壮派将军不一样,傅卫民与苏劲辉等人关系密切,在苏劲辉担任39军军长时,他就是装甲391旅旅长,是苏劲辉手下的第一战将,在攻打汉城的作战行动中立下了重大战功。傅卫民能够升任39军军长,也与苏势辉有很大关系。
裴承毅并不担心“世家派”,因为连苏劲辉都被王元庆调到了国防部。
他真正担心的还是各个主力野战军之间的矛盾。
给10多名军长接风洗尘,不是裴承毅荷包里的钞票多得花不完,而是他想趁此机会说明情况,让大家明白谁是老大。
“项总去成都之前与我